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18最新】数据库、实验报告三 (4000字)-实用word文档 (9页).docx
文件大小:41.67 KB
总页数:2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1.38万字
文档摘要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2018最新】数据库、实验报告三(4000字)-实用word文档(9页)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2018最新】数据库、实验报告三(4000字)-实用word文档(9页)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库技术作为信息存储、管理和检索的核心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针对2018年最新的数据库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实验报告的形式,对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案例进行了详细阐述。本文首先对数据库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然后从数据库设计、数据存储、数据查询、数据安全等方面对数据库的基本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关键技术方面,本文重点介绍了关系数据库、非关系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等关键技术,并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和适用场景。通过实验报告,本文对数据库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和挑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本文对数据库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提供参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数据库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在各个领域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对于提高信息处理效率、促进信息资源共享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8年最新的数据库技术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应用案例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背景和意义:

第一章数据库技术概述

1.1数据库的发展历程

(1)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计算机技术刚刚起步,人们开始探索如何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大量数据。1950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GE)的哈罗德·霍顿(HaroldHottell)提出了“信息检索系统”的概念,这被视为数据库技术的雏形。1956年,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ONR)的雷蒙德·福斯特(RaymondF.Foster)和埃德温·科德(EdwinCodd)共同开发出了第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即InformationRetrievalSystem(IRS),这标志着数据库技术的正式诞生。随后,IBM公司于1963年推出了第一个商用数据库管理系统——InformationManagementSystem(IMS),该系统基于层次模型,广泛应用于企业级信息管理。

(2)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数据库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1968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SystemR,该系统基于关系模型,为数据库技术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1970年,埃德温·科德发表了著名的论文《ARelationalModelofDataforLargeSharedDataBanks》,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奠定了关系型数据库的理论基础。在此期间,其他数据库模型如网状模型和层次模型也相继出现,但关系模型因其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等优点逐渐成为主流。1979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的研究人员开发了Ingres数据库系统,它采用了关系数据库技术,并引入了SQL语言,使数据库操作更加便捷。

(3)20世纪80年代至今,数据库技术不断演进,出现了许多新型数据库系统。1981年,美国甲骨文公司(Oracle)推出了Oracle数据库,它是一款功能强大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企业级应用。1984年,微软公司推出了SQLServer数据库,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关系型数据库之一。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库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00年,谷歌公司推出了分布式数据库系统GoogleBigtable,为处理海量数据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随后,NoSQL数据库应运而生,如MongoDB、Cassandra等,它们以非关系型数据模型为基础,能够更好地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存储和查询需求。如今,数据库技术已经深入到各个领域,成为信息化社会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

1.2数据库技术的分类

(1)数据库技术的分类多种多样,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求,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一种分类方式是根据数据模型进行划分。在数据模型分类中,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RDBMS)是最为广泛使用的一种类型。据统计,截至2021年,全球关系型数据库市场占有率达65%,广泛应用于企业资源规划(ERP)、客户关系管理(CRM)等领域。以Oracle、MySQL、SQLServer等为代表的RDBMS,以其数据结构清晰、数据完整性高、易于使用等优势,成为了企业级应用的首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