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1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2学校传染病的预防3学校传染病疫情的报告4学校传染病的控制5附录学校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相关表格示例中小学校传染病健康教育教案传染病基础知识6防控方案目录教学目的帮助广大学校完善和规范传染病防控各项工作,明确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工作的内容和技术要求,并对职责和分工提出了建议,为中小学校传染病防控的相关工作人员(当地卫生院传染病管理工作人员、校医、保健教师及学校相关部门的教师和工作人员)在实际工作中的提供技术参考。学校传染病防控管理
1.1部门职责学校成立由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的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小组,全面负责学校的各项传染病预防控制管理工作。小组成员应包括学校各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各部门的职责应尽量明确,责任到具体人,并能随着学校人事变动,小组成员应及时调整。学校传染病防控部门职责.doc校长德育教育处(部)教学管理处(部)总务后勤处(部)班主任任课教师校医(保健教师)1.2防控制度——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预案——传染病疫情及相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报告制度——学生晨检制度——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学生健康管理制度——学生免疫规划的管理制度——传染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制度——通风制度——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学校传染病制度汇编.doc2.学校传染病的预防2.1免疫预防接种1.常规免疫:做好宣传动员、配合接种单位组织并动员接种。2、查漏补种(1)收取接种证,查验接种记录:《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登记表》(附录)无接种证(卡)者视为未接种并补办接种证(卡);(2)查漏补种:《儿童疫苗补种通知单》(附录)(3)复验补种记录:1个月内复验接种证《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情况登记表》(4)汇总上报:《儿童免疫规划疫苗补种情况汇总表》(附录)2食品饮用水安全食品安全:按照《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及相关卫生标准的要求执行,配套建立、健全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包括食堂卫生管理制度、食品加工操作规程、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餐饮具消毒制度、食品留样制度、食品原料采购和存放制度等)。学校应定期对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立即予以整改,确保校园食品卫生和安全,预防食源性疾病特别是肠道传染病的发生。校外订餐订食品:索取和查验供餐企业的资质证明文件,索取订购票据,做好送餐记录,存档备查;订购食品及本食堂制作的食品应按照留样制度规范留样;相关场所张贴工作制度。饮用水安全以自备水源为供水方式的学校,管理自备水源,建立健全自备水源卫生管理规章制度,并定期开展自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学校应当根据所在地区的生活习惯,为师生提供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采用电加热、物理加热等加热设备提供开水时,应选用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和设备,开水桶应加盖加锁。通过订购桶装饮用水(纯净水或矿泉水)提供饮用水时,应选择具备相应资质的厂家,并向供应商索取相关资质证明和水质定期检验结果;采用管道直饮水时,应选择具备资质的厂家,安装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管道直饮水系统技术规程》CJJ110的有关规定。1234—卫生设施及环境卫生管理医务室(卫生室)的日常清洁与消毒(1)空气消毒:无污染时,通风换气为主,每天至少2次,每次至少1小时;按每立方米空间装紫外线灯瓦数≥1.5W,计算装灯数。照射时间一般为30-60min。(2)环境及物体表面消毒:地面湿式清扫,工作台面每日1-2次,采用5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处理。厕所(卫生间)的卫生管理建立厕所保洁和清扫制度,落实负责厕所保洁的人员;保持厕所地面、蹲位(厕坑)及小便池内清洁;厕所内或前室应设置洗手设施。如果为旱厕,应远离水源和食堂(50米以上),并进行无害化处理(高温堆肥、密闭缺氧发酵、脱水干燥、化学消毒等)。室内空气以通风换气为主,通风换气每天不少于2次,每次至少1小时,对相对密封的办公室要加设排气装置(如排气扇),以提高与外界空气的交换频率;办公桌、椅、地面等表面采用湿式清扫,用清水或清洁剂拖地每日1次~2次。办公区域的日常清洁与通风洗手设施教学用建筑内每层应配备相同于教学班数量的流动水洗手设施(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