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皮肤科神经性皮炎湿疹.ppt
文件大小:135 KB
总页数:2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3.95千字
文档摘要

二、临床表现皮损初起为正常皮色或淡红色扁平丘疹,呈圆形或多角形,密集成片,边缘清楚。日久局部皮肤增厚、干躁粗糙、纹理加深,形成苔藓样变,表面有少许鳞屑。自觉阵发性剧烈瘙痒。辨证分型:血虚风躁:表面干燥、色淡或灰白,皮纹加深,上覆鳞屑,剧烈瘙痒,夜间尤甚,女性兼有月经不调阴虚血躁:局部干躁肥厚,剧烈瘙痒,夜间尤甚,舌红少苔肝郁化火:皮损色红,心烦易怒或精神抑郁,失眠多梦,眩晕,口苦咽干,舌红风热蕴阻:皮疹呈淡褐色,皮损成片,粗糙肥厚,阵发性剧痒,夜间尤甚,舌苔薄黄,脉浮数。

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养血祛风、滋阴润躁、祛风清热、凉血化瘀。以针刺为主,泻法或平补平泻。处方:风池、大椎、曲池、委中、膈俞、皮损局部方义:加减:血虚风躁:脾俞、血海;阴虚血躁:太溪、血海;肝郁化火:行间、侠溪;风热蕴阻:合谷、外关。操作:局部围刺。

三、治疗方法(二)其他疗法1、皮肤针:静止期较好。2、耳针:肺、神门、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肝3、穴位注射:曲池、足三里、大椎、肺俞、百会。药物:维生素B12500微克与盐酸异丙嗪25毫克注射液混合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对顽固局限性皮损可用同位素32磷或90锶敷贴,或用紫外线氖激光照射,液氮冷冻、磁疗、蜡疗以及矿泉浴治疗均能收到较好效果。建议加强体质锻炼,如有神经衰弱或胃肠功能失调者应于纠正。避免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避免饮酒、喝浓茶及食用辛辣食品。

第二节皮肤瘙痒症一、概述定义: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仅以皮肤瘙痒为主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西医:局限性瘙痒多与局部摩擦刺激、细菌、寄生虫或神经官能症有关;全身性瘙痒多与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肝胆病、尿毒症、恶性肿瘤等有关。部分病例与工作环境、气候变化、饮食、药物过敏有关。中医学认为,本病多因肝肾阴虚、血虚风燥、肌肤失养或因风湿蕴于肌肤不得疏泄导致。

二、临床表现初起时无皮肤损害而以阵发性剧烈瘙痒为主要症状。饮酒之后、情绪变化、被褥过于温暖以及某些暗示,都可促使瘙痒发作及加重。由于经常搔抓,患处可出现抓痕、血痂,日久皮肤增厚,皮纹增粗,发生色素沉着、苔藓化等继发损害。辨证分型:脾虚卫弱:遇风触冷瘙痒加剧,食欲不振肝肾亏损:夜间瘙痒为主,皮肤干燥多屑气血两燔:皮肤弥漫潮红,烦热口渴

三、治疗方法(一)基本治疗治则:健腱化湿、滋养肝肾、养血润肤、清热凉血、疏风止痒。酌用灸法,虚补实泻。处方:曲池、血海、风市、膈俞方义:曲池—清胃肠湿热,搜风止痒加减:脾虚卫弱:脾俞、肺俞;肝肾亏损:肝俞、肾俞、太溪;气血两燔:大椎、外关、合谷。操作:

三、治疗方法(二)其他疗法1、耳针:神门、交感、肾上腺、内分泌、肺、[痒点]2、穴位注射:肩髎、血海、风门、曲池、足三里药物:0.1%~0.25%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

临床需注意的几个问题(1)口服抗组胺药,如异丙嗪、扑尔敏、苯海拉明,每次1-2片,每日3次。(2)口服葡萄糖酸钙、维生素C,每次1~2片,每日3次,睡前服。寻找致病因素,以利治疗彻底。避免用搔抓、摩擦、及热水烫洗等方法来止痒。少用或不用碱性肥皂洗涤。限制饮用浓茶、咖啡及辛辣刺激食物。

第三节荨麻疹一、概述定义:一种由于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引起的局限性、一过性水肿反应。分急、慢性之分。病因病机(1)感受风寒风热之邪,客于肌肤,致使营卫不和;(2)饮食不节,肠胃湿热,郁于皮肤腠理;(3)情志不遂,肝郁不舒,郁久化火,耗伤阴血;(4)脾气虚弱,湿热虫积;(5)冲任失调,经血过多;(6)久病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病内因禀赋不足,外因风邪为患。

二、临床表现急性荨麻疹发病急骤,皮肤突然出现形状不一、大小不等的风团,融合成片孤立散在,呈淡红色或白色,边界清楚,周围有红晕,瘙痒不止。数小时内水肿减轻,变为红斑而渐消失,但伴随搔抓新的风团会陆续发生,此起彼伏,一日之内可发作数次。慢性荨麻疹一般无明显全身症状,风团时多时少,有的可有规律,如晨起或晚间加重,有的则无规律性。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常多年不愈。

二、临床表现辨证分型风热犯表:风团色红,灼热,遇热加重,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