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
临床管理指南
(基层版)解读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病情危急的产科特有疾病。其一般发生于妊娠30~38周,以妊娠35周左右的初产妇居多,发病率介于1120000~117000,母儿病死率曾一度达到75%~85%。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第一部分:指南的制订程序
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指南的制订程序证据的评价与分级:证据组应用系统评价偏倚风险评价工具对纳人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进行偏倚风险评价。使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ROB;针对RCT研究)、诊断准确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OUADAS2;针对诊断准确性试验研究)、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针对观察性研究)等对相应类型的原始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评价过程由两人独立完成,若存在分歧,则共同讨论或咨询第三方解决。使用推荐意见分级的评估制订和评价方法对证据和推荐意见进行分级,见表1。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指南的制订程序8.推荐意见的形成:专家组基于证据总结表,同时考虑了中国妇女的偏好与价值观、干预措施的成本和利弊平衡以及基层临床实践的局限性后提出16条推荐意见,于2024年9月30日进行了线上讨论,并后续进行了德尔菲法推荐意见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及共识度得出最终推荐。9.指南的更新:本指南计划在3~5年内对推荐意见进行更新。更新方法将按照国际指南更新流程进行。10.未来的研究方向:因本指南更多侧重基层产科管理,未来对本指南的更新过程中,将会从基层-上级医院一体化的角度进行更新,增加对基层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诊治和围转诊期流程的推荐意见。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第二部分:指南重要临床问题及管理策略
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指南重要临床问题及管理策略临床问题1:哪些孕妇是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病的高危人群?【推荐意见】1-1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目前尚无明确的高危因素,但初产妇、多胎妊娠、子痫前期、体重异常等可能增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风险(1D)。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证据概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目前尚无明确的高危因素部分研究提示了其相关风险因素。2008年一篇回顾性研究显示(n=57),双胎妊娠可能增加罹患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风险。2016年一篇回顾性研究(n=43)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常发生于妊娠28~40周,平均孕周为35周,在初产妇、双胎及男性胎儿中更为常见。同年另外一篇回顾性研究(n=56)亦显示多胎妊娠、初产妇、男性胎儿及子痫前期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最为常见的危险因素。2019年一篇回顾性队列研究(n=44)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更常见于初产妇、多胎妊娠者。2021年一篇病例报告(n=2)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晚期双胎妊娠及低体重指数(BMI)为其可能危险因素2021年一篇综述指出,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多胎妊娠、肥胖、潜在代谢紊乱(如糖尿病)和其他肝脏疾病(如肝内胆汁淤积)等子痫前期亦可能与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相关,但其因果关系尚不清楚。2023年一篇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n=298)肝功能异常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危险因素;其他危险因素包括初产妇、男性胎儿等。总的来说,上述研究其证据等级各有不同,但明确的高危因素尚无高质量研究结论。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推荐说明】回顾性研究和队列研究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发生的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初产妇、多胎妊娠、体重异常、代谢紊乱、肝功能异常、肝脏疾病(如肝内胆汁淤积)子痫前期等,但其因果关系及相关机制仍尚不清楚。综合上述研究结果及其证据等级,基层需关注初产妇、多胎妊娠、子痫前期、体重异常等可能增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发病风险。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推荐意见】临床问题2:如何进行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门诊筛查?2-1建议将妊娠35~37周作为高危孕妇门诊筛查的时机(1C)。
2-2建议对于妊娠期任何孕周出现明显的乏力、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者应立即进行门诊筛查(1C)。
2-3建议将血常规、肝肾功能和凝血功能作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基层筛查的一线指标(1C)。
医路有你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临床管理指南(基层版)解读
【证据概述】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可能在基层门诊就诊中筛查发现,及时筛查并诊断有利于对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进行早期干预,改善母婴结局。来自全球多个团队的研究结果(均n50)显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的平均发病孕周为35~37周(范围21~42周)。根据既往10年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回顾性研究报道结果分析,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