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春-导学课件(共27张PPT).pptx
文件大小:164.45 KB
总页数:27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4.01千字
文档摘要

;素养目标;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他从1919年开始写新诗,并于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创作方面转为以散文为主,成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等。;2.背景简介

本文写于1928年至1937年期间。此时期,朱自清在清华大学边教学边研究学问,工作顺利,家庭生活美满,他的心境较为平静恬淡。在大自然中,他发现了美和希望,于是欣然写下了此文,文中作者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乐的情绪。;3.完成自学结构图;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wēnɡwēn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2)山lǎnɡrùn()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3)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niànɡ()。

(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liáoliànɡ()地响。

(5)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hōnɡtuō()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6)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jìnɡmò()着。

(7)天上fēnɡzhenɡ()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

(8)舒活舒活筋骨,dǒusǒudǒusǒu()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9)春天像jiànzhuànɡ()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0)hūpénɡyǐnbàn()地màinonɡ()清脆的hóulónɡ(),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yìnɡhè()着。

(11)huāzhīzhāozhǎn()的外表固然重要,但我们也要注重内在的涵养。;2.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两个小题。

春天姗姗来迟,草木萌发,阳光和煦,燕子呢喃。嫩绿的麦苗,悄然从土里钻了出来,与田边的高树俯仰生姿。微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湖面波光粼粼,柳丝轻拂河堤,鸟儿唱着________的歌,卖弄着清脆的喉咙,大地________出勃勃生机。赏花踏青的男女老少,离开喧嚣的城市,________地奔向田野。对于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足,把帐篷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热衷拍照的人,背着相机四处奔走,忙得不亦乐乎。人们都沉醉在明媚的春光里。;(1)下列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嘹亮散发争先恐后

B.洪亮焕发前仆后继

C.洪亮散发前仆后继

D.嘹亮焕发争先恐后;【解析】第一处:“嘹亮”,(声音)清晰响亮。“洪亮”,(声音)宏大,响亮。结合语境可知,形容鸟儿的叫声,填“嘹亮”更合适。第二处:“散发”,分发;发出。“焕发”,光彩四射;振作。结合语境和搭配习惯,用“焕发”更合适。第三处:“前仆后继”,形容不怕牺牲,勇往直前。“争先恐后”,争着向前,唯恐落后。这里形容人们争相外出游玩的状态,应该用“争先恐后”。;(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足,在潺潺的溪水边安扎帐篷。

B.对于喜欢露营的人,把帐篷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驻足在幽寂的山涧旁。

C.喜欢露营的人,在幽寂的山涧旁驻足,把帐篷安扎在潺潺的溪水边。

D.让喜欢露营的人,驻足在幽寂的山涧旁,安扎帐篷在潺潺的溪水边。;寒来暑往,四季更替,自然界就是这样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周而复始。七年级(1)班举办以“感受自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1.在开展“大自然之旅”活动时,班长已设计好两项活动内容,请你再补充两项。

活动一:展示图片,描绘大自然。

活动二:诵读美文,聆听大自然。

活动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小明搜集到一些描绘四季的对联,但碰到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

(1)根据下列对联所描绘的景物特征,按春夏秋冬排序应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翡翠屏开槐影茂,鸳鸯池涨藕花香。

②红点桃花千朵嫩,青描柳色万枝新。

③梅试朔风舒骥足,雪呈瑞色映芳樽。

④丹桂香飘赏心乐事,蟾宫月满美景良辰。;(2)下面描写春天的对联遗漏了两个字,请你根据对联的特点,将其补充完整。

上联:春风吹绿千枝柳下联:时雨______万树花;1.“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一句写了什么内容?请用一句话概括,并说明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