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说课稿1北师大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设计意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通过分析革命中英国社会的变革,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爱国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2.提升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
3.强化学生时空观念,引导学生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4.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认识到资产阶级革命对现代民主制度的推动作用。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九年级之前,已经学习了初步的历史知识,对英国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已经接触过英国的一些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然而,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一具体历史阶段,学生的认知可能较为浅显,主要停留在对革命起因和结果的了解。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九年级学生普遍对历史充满好奇心,尤其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变革感兴趣。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部分学生可能更倾向于通过故事性强的历史叙述来学习,而另一些学生则可能更注重逻辑分析和数据研究。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可能会遇到以下困难:一是对复杂的历史事件难以全面把握;二是难以理解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三是将历史事件与现代社会发展联系起来时可能存在困难。此外,学生可能对历史概念和术语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克服。
教学资源
1.软件资源:历史教学软件、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网络搜索引擎。
2.课程平台:学校历史课程平台、在线教育平台。
3.信息化资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的历史文献、图片、视频资料。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地图、模型)、历史图片、图表、多媒体展示设备。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如查理一世被推上断头台的场景,激发学生对这一历史事件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英国中世纪时期的历史背景,特别是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情况,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知识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包括议会的权力斗争、克伦威尔的统治、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
举例说明:通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一些具体事件,如纳赛比战役、光荣革命等,帮助学生理解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相关练习题,如判断题、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教师指导:针对学生在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让学生认识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查阅资料,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的主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2.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对现代社会发展有何启示?
3.以小组为单位,制作一份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简报,包括革命背景、过程和影响等内容。
教学过程具体安排如下:
第一课时:
1.导入
-展示历史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回顾英国中世纪时期的历史背景。
2.新课呈现
-讲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通过具体例子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3.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知识掌握程度。
4.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的历史意义。
5.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查阅资料、思考问题。
第二课时:
1.导入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
2.新课呈现
-分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影响。
3.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巩固练习
-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题,检验知识掌握程度。
5.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革命的历史意义。
6.作业布置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制作关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简报。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文献资料,如《权利请愿书》、《大抗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