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5.3 解一元一次方程 1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说课稿(新版)冀教版.docx
文件大小:22.1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3.32千字
文档摘要

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解一元一次方程1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说课稿(新版)冀教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2024秋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5.3解一元一次方程1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说课稿(新版)

2.教学年级和班级:七年级

3.授课时间:2024年10月15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习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解的概念,掌握方程解的必要条件,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抽象和建模能力。同时,通过合作探究和实际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理解并掌握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

2.能够正确识别和合并方程中的同类项。

难点:

1.理解方程解的必要条件,即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非零数后,方程的解不变。

2.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避免因同类项合并错误而导致解的不正确。

解决办法与突破策略:

1.通过直观演示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同类项的概念和合并规则。

2.设计一系列阶梯式练习,逐步引导学生从简单方程到复杂方程的解法,增强学生的解题信心。

3.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4.对于易错点,通过对比分析和错误分析,帮助学生识别并纠正错误,提高解题准确性。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作业。

3.信息化资源:一元一次方程相关教学视频、在线练习题库。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方程模型)、多媒体课件、课堂互动软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提问“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况吗?”来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帮助学生回顾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步骤。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方程实例,如2x+3=11,展示如何运用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

-互动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方程中的同类项进行合并,并讨论不同情况下的解法。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练习题,如3x-5=4,2x+7=11等,以加深对合并同类项法解方程的理解。

-教师指导: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巡视,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个别指导。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包括一些难度适中的练习题,如5x-2=13,4x+6=2x+10等,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的完成时间和提交方式。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合并同类项法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解决购物优惠、工程计算等问题。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7.课堂反馈(约5分钟)

-通过提问或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

-针对学生的反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讲解。

8.课堂小结(约2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探索数学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

9.教学反思(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方面: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性质和解法,特别是合并同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

-学生能够识别和合并方程中的同类项,正确进行方程的化简和求解。

-学生能够理解方程解的必要条件,即在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一个非零数后,方程的解不变。

2.能力提升方面:

-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得到增强,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等方法,对数学问题进行合理的推理和判断。

-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得到提高,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求解。

-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锻炼,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优惠、工程计算等。

3.学习习惯方面:

-学生养成了认真审题、仔细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