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四单元写作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docx
文件大小:18.1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2.82千字
文档摘要

第四单元写作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写作教学为核心,旨在通过“观察与想象”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课程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结合教材内容,分为三个环节:导入新课、课堂实践、总结评价。首先,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对观察与想象的兴趣;其次,引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实际操作;最后,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与反馈,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为后续写作打下坚实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观察与想象,学会运用多样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提升写作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细致观察、深入思考的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文化传承与理解:结合教材内容,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培养民族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观察与想象的技巧:本节课的核心是让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细节,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重点在于教授学生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如何结合教材中的例文,进行模仿和创新。

-举例:通过分析教材中的例文《我的叔叔于勒》,让学生了解如何通过细腻的观察描绘人物形象,以及如何运用想象创造故事情节。

-写作结构与逻辑:强调文章的结构安排和逻辑性,确保学生能够撰写出条理清晰、结构合理的作文。

-举例:教授学生如何使用总分总的结构,以及如何通过过渡句使文章段落之间自然衔接。

2.教学难点

-观察的细致性:学生往往难以做到细致观察,容易忽略生活中的细节,导致写作内容空洞。

-举例:通过设置具体的观察任务,如观察教室的一角、校园的一景,引导学生关注细节,并将观察结果融入写作中。

-想象的创造性:学生在想象时往往受限于现实,难以创造出新颖的故事情节或形象。

-举例:通过提供一些奇幻的元素或情境,如“假如你是一位外星人来到地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帮助他们突破现实限制,创作出更具创意的作品。

-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学生在表达观察与想象的内容时,往往难以做到准确、生动。

-举例:通过对比分析不同表达方式的效果,如直接陈述与使用比喻的效果,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准确、形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观察与想象的技巧,结合教材例文进行分析,使学生理解写作方法。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心得和创作思路,相互启发想象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优秀学生作文,让学生直观感受如何将观察与想象应用于写作。

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使用PPT展示教材例文和优秀作文,增强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利用在线写作平台,让学生实时提交作文,教师即时反馈,提高写作效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词典和写作指导网站,辅助写作学习和自我提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校园生活的短视频,让学生观察并记录下视频中的细节。

2.提出问题:请学生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细节,并询问他们如果将这些细节融入一篇作文中,会如何描绘。

3.激发兴趣:告诉学生,今天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与想象,创作出有趣的故事。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观察与想象的技巧:通过PPT展示,讲解如何观察生活中的细节,以及如何运用想象力进行创作。

2.分析教材例文:选取教材中的一篇例文,如《我的叔叔于勒》,分析作者如何通过观察与想象创作故事。

3.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例文中的观察与想象技巧,以及如何在自己的写作中运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小组合作: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校园场景进行观察,并讨论如何将观察到的细节融入作文中。

2.写作练习:每组根据讨论结果,创作一个短小的故事或段落,教师巡回指导,提供反馈。

3.分享与评价:每组轮流分享他们的作品,其他小组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

四、课堂提问与互动(5分钟)

1.提问:请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在写作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你认为如何克服?

2.互动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讨论如何通过观察与想象提高写作水平。

3.教师总结:总结学生的讨论内容,强调观察与想象在写作中的重要性。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观察与想象在写作中的应用。

2.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家庭场景,进行观察与想象,创作一篇作文,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反思(5分钟)

1.教师反思:思考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分析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成果。

2.学生反馈:询问学生对本节课的看法,了解他们的学习体验,以便调整教学方法。

拓展与延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