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说课稿新人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学内容
教材章节:新疆新源县喀拉布拉镇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内容:本课主要讲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包括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三大战役、解放南京、渡江战役等重要事件,以及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通过学习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学生能理解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必然性,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感,培养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自豪感。同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和团队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三大战役的战略意义和胜利成果。
2.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和意义。
难点:
1.理解三大战役中战略战术的转换和胜利的关键节点。
2.把握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其对当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解决办法:
1.通过地图、图表等直观材料,结合历史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战役的地理分布和战略部署。
2.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战役中的关键决策和战术运用,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3.通过历史人物故事和现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深度。
4.设计问题引导,帮助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突破理解难点。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录音笔
-课程平台:历史教学资源库、在线历史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历史图片库、视频资料、音频资料、互动地图
-教学手段:PPT演示文稿、历史地图、时间轴、小组讨论卡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新中国成立时的历史图片,如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开国大典等,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哪一年成立的吗?它的成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了解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2.讲授新知(20分钟)
-战略决策:介绍三大战役的战略部署和决策过程,如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的背景、目标和实施策略。
-战役过程:通过视频资料和图片展示战役的关键节点,如南京解放、渡江战役等,让学生直观感受战争的紧张和激烈。
-战争胜利:讲解战争胜利的原因,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以及敌军的内部矛盾等。
-新中国成立:阐述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巩固练习(10分钟)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1.三大战役的胜利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经济、文化、外交等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学生代表发言,教师点评并总结。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三大战役和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提醒学生关注历史事件的发展脉络,培养正确的历史观。
5.作业布置(5分钟)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思考以下问题:
1.三大战役中,哪一场战役的胜利对解放战争全局影响最大?
2.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哪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
-撰写一篇短文,谈谈你对新中国成立的认识和感悟。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点:
-三大战役的战略意义和胜利成果;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及其意义;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和影响。
2.能力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下能力得到提升:
-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学生能够从战略、战术、政治、经济等多方面分析解放战争的过程和结果;
-比较和归纳能力:学生能够比较解放战争前后中国的变化,归纳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阅读理解能力:学生能够理解教材内容,从文字中提取关键信息。
3.思想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下思想认识得到加强:
-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学习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民族自豪感;
-历史责任感:学生认识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来之不易,增强对历史的尊重和珍视;
-社会责任感:学生认识到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对社会发展的责任感。
4.情感体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以下情感体验得到培养:
-感受战争的残酷:通过学习解放战争的历史,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战争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痛苦,珍惜和平;
-欣赏胜利的喜悦:学生为解放战争的胜利而感到自豪,为新中国成立而欢呼;
-传承红色基因:学生从历史人物和事件中汲取精神力量,立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