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琵琶行(并序)》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文件大小:14.6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2.63千字
文档摘要

《琵琶行(并序)》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琵琶行(并序)》是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课文。本章节主要内容包括: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背景;学习《琵琶行》的文学特色,如诗歌的艺术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掌握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通过学习《琵琶行(并序)》,学生能够提升对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增强文化自信。同时,通过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学生能够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创作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此外,通过探讨诗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背景,学生能够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琵琶行》的诗歌意境:通过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和对自身遭遇的感慨。

-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重点讲解诗歌中的比兴手法、对仗工整等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结构布局,如“序”与“诗”的关系。

-体会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理解白居易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包括对琵琶女遭遇的同情、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2.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歌意象: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等,需要学生通过联想和想象,理解这些意象背后的深层含义。

-把握诗歌情感变化:诗歌情感跌宕起伏,从琵琶女的悲惨遭遇到作者的自我反思,学生需要把握情感变化的脉络。

-分析“序”与“诗”的关系:理解“序”作为诗歌背景介绍的作用,以及它如何影响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跨越时代背景:对于高中生来说,理解古代诗人的思想感情和社会背景具有一定的难度,需要通过文献资料和教师的引导来辅助理解。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纸质教材《琵琶行(并序)》

-课程平台:统编版高中语文教学资源库、在线文学网站

-信息化资源:白居易生平及创作背景相关视频、诗歌赏析文章、琵琶演奏音频

-教学手段:PPT课件、黑板板书、互动讨论、角色扮演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琵琶演奏的音频,引导学生感受琵琶音乐的韵味,引发学生对《琵琶行》的兴趣。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古典诗歌的基本知识,如诗歌的体裁、韵律等,帮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介绍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

-分析《琵琶行》的诗歌意境,讲解诗歌中的意象、意境和情感表达。

-讲解诗歌的表达技巧,如比兴手法、对仗工整等修辞手法,以及诗歌的结构布局。

-举例说明:

-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为例,讲解诗歌中的比兴手法。

-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为例,讲解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互动探究: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变化。

-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诗中的场景,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学生自主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琵琶行》中的修辞手法和情感表达。

-教师指导:

-教师巡视课堂,解答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点评学生的讨论成果,给予积极的反馈。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诗歌的意境、表达技巧和情感表达。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白居易的其他作品,拓展文学视野。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课后阅读白居易的《长恨歌》,体会作者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感慨。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收集与《琵琶行》相关的文化背景资料,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注:以上时间为大致估计,实际教学过程中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适当调整。)

知识点梳理

1.诗歌背景与作者介绍

-白居易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琵琶行》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诗歌内容分析

-诗歌的结构:序与诗的关系

-诗歌的意象:如琵琶、江水、夜色等

-诗歌的情感:对琵琶女的同情、对自身遭遇的感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3.诗歌表达技巧

-比兴手法: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对仗工整:如“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情景交融:如“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4.诗歌主题与思想

-诗歌的主题:对人生苦难的同情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歌的思想:关注民生、抒发个人情感、反映社会矛盾

5.诗歌鉴赏方法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

-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

-探究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