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消息二则》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1课《消息二则》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4—2025学年八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4年9月10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以《消息二则》为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和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新闻阅读兴趣和新闻写作能力。课程内容紧密围绕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材,注重实际运用,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通过学习《消息二则》,学生将能够理解新闻消息的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阅读新闻的能力,培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在分析新闻内容的过程中,发展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思维发展与提升素养;通过鉴赏新闻的写作手法和语言表达,提高审美鉴赏与创造素养;同时,了解新闻传播文化的作用,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这些核心素养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学生全面提高语文素养,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基础。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学生在七年级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不同类型的记叙文、议论文等,对文章的基本结构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通过阅读新闻培养了基本的新闻阅读能力。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八年级的学生对新闻有一定的兴趣,尤其是与自身生活相关的新闻内容。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偏重于实用性强的内容,喜欢通过讨论、案例分析等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来提升自己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消息二则》时可能会遇到新闻专业术语理解困难、新闻结构分析不准确、新闻背后的深层含义把握不住等问题。此外,对于新闻写作的规范和技巧,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实践和指导,需要引导和练习。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讲解新闻消息的特点和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新闻写作的基本要求。
2.讨论法:组织学生针对新闻内容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意见。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新闻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新闻写作的技巧。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PPT展示新闻案例,增加视觉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软件:使用互动式教学软件,进行在线新闻阅读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新闻,扩展学习内容,增强学习的时效性和实效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新闻消息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平时都通过什么途径获取新闻?新闻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展示一些新闻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新闻的魅力和及时性。
-简短介绍新闻消息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闻消息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新闻消息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写作特点。
过程:
-讲解新闻消息的定义,包括其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等基本结构。
-详细介绍新闻消息的组成部分,使用示例文本来帮助学生理解。
-通过分析新闻消息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闻消息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新闻消息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新闻消息的特性和写作技巧。
过程:
-选择几篇典型的新闻消息案例进行分析。
-详细介绍每个案例的背景、结构和写作特色,让学生全面了解新闻消息的多样性。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的新闻价值和社会影响,以及如何运用新闻写作技巧。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新闻消息的写作要点,并提出自己的创意新闻构思。
4.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新闻写作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新闻主题进行新闻消息的撰写。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新闻价值、写作角度和报道内容。
-每组准备一个简短的新闻消息草稿,准备进行课堂展示。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新闻消息写作的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新闻消息草稿,包括主题选择、写作结构和语言运用。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改进新闻写作的建议。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新闻消息写作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新闻消息的基本概念、写作结构和案例分析。
-强调新闻消息在传递信息、引导舆论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关注新闻,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个感兴趣的新闻事件,撰写一篇新闻消息,以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