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2节《水的变化》说课稿1(新版)北京课改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2节《水的变化》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5日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
1.发展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实验观察水的变化过程。
2.培养科学态度,理解物质变化规律,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
3.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水资源的宝贵和净化水的重要性。
4.提升化学知识应用能力,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的水处理问题。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固态、液态、气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以及这些变化对水资源的意义。
难点:
1.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2.如何将水的三态变化与实际生活中的水资源保护相结合。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验演示和观察,让学生直观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2.利用图表和模型,帮助学生理解能量转换的原理。
3.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实验器材(水、冰块、加热器、温度计、烧杯等)。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或在线课程资源。
3.信息化资源:水的变化相关视频、动画演示材料、网络图片资料。
4.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实验操作、小组讨论、课堂问答。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水的形态变化图片,如冰块融化、水蒸气形成等,引导学生思考水的三种状态及其变化。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水的性质和常见物质的状态变化的知识,帮助学生复习相关概念。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水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换。
-举例说明: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冰融化成水、水蒸发成水蒸气等,帮助学生理解水的变化过程。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实验来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变化,如加热水观察沸腾过程。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以下练习题:
1.判断题:水的三种状态可以相互转换。
2.填空题:水的三种状态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3.简答题:请简述水的蒸发和凝结过程。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每位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
4.实验操作(约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水的不同状态变化:
1.加热水观察沸腾过程。
2.将冰块放入烧杯中,观察冰融化成水的过程。
3.将热水倒入装有干冰的容器中,观察水蒸气形成的过程。
-教师指导:强调实验安全,指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器材。
5.课堂总结(约5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水的三种状态变化及其相互转换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和保护水资源。
6.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以下作业:
1.阅读教材中关于水的变化的相关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
2.设计一个节约用水的方案,并撰写简要报告。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和实际案例,让学生深刻理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水的循环:介绍自然界中水的循环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环节,以及水循环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资源分布:探讨全球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包括淡水和咸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以及水资源短缺问题。
-水的净化:介绍水的净化方法,如沉淀、过滤、消毒等,以及不同净化方法的应用场景。
-水的利用:分析水在农业、工业、生活等领域的应用,以及节约用水的重要性。
-水的污染:探讨水污染的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提高学生对水环境保护的认识。
2.拓展建议:
-阅读相关书籍:推荐学生阅读《水的故事》、《水与生命》等书籍,了解水在地球生命中的重要地位。
-观看纪录片:组织学生观看《水的秘密》、《水的循环》等纪录片,直观感受水的变化过程和水资源的重要性。
-参与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学校或社区组织的节水活动,如节水宣传、水资源调查等,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开展小组讨论: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水资源保护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节水方案:让学生设计一份节水方案,如家庭节水措施、学校节水活动等,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环保意识。
-参观水处理厂: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水处理厂,了解水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