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愚公移山》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材分析
第24课《愚公移山》是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引导学生领悟坚韧不拔、团结协作的精神。课文内容贴近生活,富有哲理,对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具有重要作用。本课教学旨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愚公的精神品质,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理解中国传统故事中蕴含的智慧和价值观念。
2.增强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感受寓言故事的魅力。
3.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引导学生从愚公移山的坚持不懈中,学习面对困难不放弃的精神。
4.强化学生的语言建构与应用能力,通过仿写寓言故事,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愚公移山故事中的核心寓意,即坚持不懈、克服困难的精神。
②把握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如“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体会其深刻的哲理。
③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如通过注释、翻译等方式理解文言文内容。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愚公移山的精神实质,如何将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②分析文章中寓言手法的作用,让学生学会从寓言故事中提炼出生活哲理。
③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对愚公移山的故事进行多角度的解读和评价。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讲授法与讨论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教师讲解和引导学生讨论,帮助学生理解故事背景和人物性格。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愚公、智叟、邻人等角色,通过角色扮演深入体会人物情感和故事寓意。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愚公移山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4.设计小组合作探究任务,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如何将愚公精神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教师讲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梗概,提出问题:“愚公移山的故事中,你们认为最让人感动的是什么?”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寓言故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等,讨论寓言故事的特点和作用。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教师详细讲解《愚公移山》的故事背景、人物性格、故事结构等,引导学生理解愚公移山的决心和毅力。
-举例说明:通过展示愚公移山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愚公如何克服这些困难,让学生体会坚持不懈的精神。
-互动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如“愚公移山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教师分发练习题,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涉及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寓意等方面的理解。
-教师指导:巡视课堂,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扬这种精神。
-学生分享:请几名学生分享他们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悟。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愚公移山》原文,并思考以下问题:
1.愚公移山的故事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
2.在现实生活中,如何将愚公移山的精神运用到学习、工作和生活中?
-教师强调作业要求,提醒学生按时完成。
6.课堂延伸(约10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愚公移山的故事在现代社会是否还有现实意义?
-学生讨论: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如环保、科技创新、团队合作等。
-分享讨论成果: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
7.课堂小结(约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强调愚公移山精神的重要性。
-学生反思: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总结收获和不足。
8.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熟练地背诵《愚公移山》的课文,理解故事的基本情节和人物形象。
-学生掌握了文言文的基本阅读方法,如根据注释理解字词、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等。
-学生了解了寓言故事的特点,能够从故事中提炼出寓意,认识到寓言的教育意义。
2.能力提升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提升了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在完成练习题的过程中,增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
-学生通过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培养了坚韧不拔、勇往直前的精神,对面对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