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五单元过有选择的生活第二节选择有智慧说课稿(扫描版)湘教版
一、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选择有智慧”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正确面对生活中的选择,培养他们的决策能力和道德素养。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他们的道德与法治意识。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够将所学应用于实际生活。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首先,增强学生的法治意识,使他们理解法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其次,提升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使其能在复杂情境中做出明智的选择;再次,发展学生的沟通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学习如何在团队中共同作出决策;最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选择智慧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引导学生理解选择的意义和智慧选择的重要性,并能够在具体情境中应用。
难点: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复杂情境下的选择,并做出符合法律和道德原则的决策。
解决办法:
1.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理解智慧选择的具体应用。
2.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模拟情境中体验不同选择的结果,提高决策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鼓励学生表达不同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
4.结合实际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实际生活中,解决难点。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拥有《2024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选择相关的生活图片、道德困境案例分析视频,以及展示决策过程流程图的图表。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讨论重点和绘制思维导图。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配备必要的讨论材料和记录工具,以促进学生互动和合作学习。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做出选择的情况吗?你们是如何选择的?”引导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选择经历。随后,教师展示一幅描述生活中不同选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于“选择”这一主题的兴趣,从而自然导入新课“选择有智慧”。
2.讲授新知(20分钟)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强调智慧选择的重要性。
(2)通过多媒体展示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选择及其后果,让学生认识到智慧选择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教师讲解智慧选择的原则和方法,如:明确选择目标、权衡利弊、听取他人意见、遵循法律法规等。
(4)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互动环节,让学生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智慧选择的方法。
(5)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选择案例,探讨如何做出明智的选择。
3.巩固练习(10分钟)
(1)教师提出几个具体的选择情境,让学生独立思考并选择最佳方案。
(2)学生展示自己的选择过程和理由,教师点评并给予指导。
(3)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加深对智慧选择的理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智慧选择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勇于面对选择,做出明智的决策。
5.作业布置(5分钟)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如何做出智慧选择”的短文。
(2)布置作业时,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论据充分性和观点明确性。
(3)对作业完成情况进行检查,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道德与法治案例分析:收集近年来与青少年相关的法律案例,如网络安全、校园欺凌等,分析案例中的选择及其后果,帮助学生理解法律与道德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社会热点话题讨论:选取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热点话题,如环境保护、公益慈善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选择中体现社会责任和道德担当。
-名人智慧语录:收集古今中外名人的智慧语录,如孟子、孔子、马克思等,通过名人名言激发学生对智慧选择的思考。
2.拓展建议:
-鼓励学生阅读法律常识书籍,如《青少年法律常识》、《生活中的法律》等,增加法律知识储备。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公安局等法律机构,亲身感受法律威严,增强法治意识。
-开展道德与法治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道德故事和法治经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服务、环保行动等,在实践中体会智慧选择的意义。
-建立班级道德与法治学习小组,定期开展讨论和交流,共同提高道德与法治素养。
-利用网络资源,如在线法律知识竞赛、道德与法治讲座等,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习内容。
-邀请法律专家或道德模范来校讲座,让学生近距离感受法律和道德的力量。
-设计道德与法治主题手抄报、海报等,展示学生的创意和思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组织学生观看法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