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芣苢》《插秧歌》诗歌联读 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文件大小:22.85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3.68千字
文档摘要

《芣苢》《插秧歌》诗歌联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课《芣苢》《插秧歌》诗歌联读,旨在通过对比分析两首诗歌,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鉴赏力。通过联读,激发学生对农业劳动的热爱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增强文化自信,提升语文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芣苢》和《插秧歌》的意象、语言和情感,提升审美情趣。

2.增强文化理解与传承意识,感受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3.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诗歌联读,提高文学鉴赏和比较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学习诗歌的语言特色,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达。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古诗词,对古典文学有一定的了解。他们能够识别基本的诗歌形式,如五言、七言等,并对一些常见的意象有所认识。此外,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简单的文言文句子。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中学生对古诗词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对富有生活气息和劳动场景的诗歌更为喜爱。他们的学习能力强,能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新知识。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朗读和背诵来记忆和理解诗歌,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分析和解读。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阅读《芣苢》和《插秧歌》时,可能会遇到文言文词汇的障碍,尤其是对于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此外,对于诗歌中蕴含的深层情感和文化内涵,学生可能难以把握。在分析诗歌时,学生可能会遇到如何将诗歌的意象、语言和情感相结合进行综合分析的问题。此外,学生在进行诗歌联读时,可能会对如何比较分析两首诗歌的异同感到困惑。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录音设备、打印设备。

2.课程平台: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配套资源平台。

3.信息化资源:古诗词相关电子书籍、网络古诗词赏析文章、诗歌背景资料库。

4.教学手段:PPT课件、板书、朗读示范、小组讨论、课堂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哪两首诗?请简要介绍一下这两首诗的背景和作者。

2.学生回答: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芣苢》和《插秧歌》,它们分别出自先秦和宋代。

3.老师总结:《芣苢》是一首先秦时期的民歌,描写了采摘芣苢的劳动场景;《插秧歌》是宋代诗人范成大所作,描绘了江南水乡插秧的劳动生活。今天,我们将通过联读这两首诗歌,感受古代农耕文化的魅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老师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两首诗歌,注意朗读节奏和语气。

2.学生朗读,老师巡视指导。

3.老师提问:同学们,读完这两首诗歌,你们对诗歌的内容有什么初步的感受?

4.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这两首诗歌都描写了劳动场景,但表现手法和情感有所不同。

三、精读课文,探究主旨

1.老师提问:首先,我们来探究《芣苢》这首诗的主旨。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总结:《芣苢》通过描写采摘芣苢的劳动场景,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乐观精神。

4.老师提问:接下来,我们来探究《插秧歌》这首诗的主旨。

5.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6.学生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总结:《插秧歌》通过描写江南水乡插秧的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四、对比分析,深化理解

1.老师提问:同学们,现在我们已经分别探究了这两首诗歌的主旨,接下来,我们来对比分析这两首诗歌。

2.学生分组讨论,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代表发言,老师点评并总结:

-《芣苢》和《插秧歌》都描写了劳动场景,但《芣苢》更注重表现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和乐观精神,而《插秧歌》则更侧重于表达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表现手法上,《芣苢》以白描为主,语言简练;而《插秧歌》则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五、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1.老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对古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请结合自己的学习体会,谈谈你对古诗词的认识。

2.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和人生智慧。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文学素养和文化自信。

六、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今天,我们通过联读《芣苢》和《插秧歌》,感受了古代农耕文化的魅力,了解了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