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陈涉世家》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陈涉世家》
2.教学年级和班级:九年级下册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陈涉世家》,通过对陈涉、吴广起义的了解,探讨其历史意义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以及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思维品质和文化认同。通过深入分析《陈涉世家》的内容,学生将提升对文言文的鉴赏能力,增强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通过探讨陈涉、吴广起义的背景、过程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学生将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理解《陈涉世家》中的文言文表达和把握陈涉、吴广起义的历史背景及其意义。
难点:文言文的阅读障碍和历史事件深层次理解的难度。
解决办法:
1.针对文言文阅读障碍,课前布置学生预习,提供关键词汇和句式的注释,课上通过集体朗读、逐句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逐步理解文言文。
2.对于历史事件的理解,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展示相关历史资料和图片,增强直观感受。同时,组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设计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陈涉、吴广起义为何能够发动群众,其历史意义何在,以及它对后世的影响,以此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难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讲授法:讲解《陈涉世家》的文言文难点和历史背景,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就陈涉、吴广起义的影响和意义进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历史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起义的社会背景和深层原因。
教学手段:
1.多媒体辅助:使用PPT展示课文内容、历史图片和相关视频,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直观感受。
2.教学软件应用: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互动问答,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反馈。
3.网络资源整合:整合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开篇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历史知识,如“同学们,我们之前学过哪些重要的农民起义?它们分别发生在哪个朝代?”接着引入本节课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发生在秦朝的陈涉、吴广起义,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之一,让我们一起走进《陈涉世家》,了解这段激动人心的历史。”
2.讲授新知(20分钟)
首先,简要介绍陈涉、吴广起义的背景,包括秦朝的暴政和民不聊生的社会状况。接着,逐段解读《陈涉世家》的文言文,重点讲解生僻字词、特殊句式和文言文的表达习惯。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分析起义的原因、经过和影响,引导学生理解起义的历史意义。在此过程中,适时提问,如“陈涉、吴广起义为什么能够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他们的起义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3.巩固练习(10分钟)
在讲解完课文内容后,进行巩固练习。给出一些关于《陈涉世家》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简答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讲解。
4.课堂小结(5分钟)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写一篇关于陈涉、吴广起义的短文,内容包括起义的背景、经过、影响以及自己的感悟。通过写作,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深入了解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相关历史事件:介绍秦朝末期的社会状况,包括秦始皇的统一六国、焚书坑儒、修建长城和驰道等,以及秦朝的暴政如何导致民怨沸腾,为陈涉、吴广起义提供了土壤。
-历史人物:除了陈涉、吴广,还可以介绍其他与起义相关的历史人物,如张耳、陈余等,以及他们的生平和贡献。
-后世评价:分析后世对陈涉、吴广起义的评价,包括正面评价如英勇反抗、不畏强暴,以及负面评价如起义失败的原因等。
-文化影响:探讨《陈涉世家》在文学、历史学等领域的影响,以及它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
2.拓展建议:
-阅读延伸:建议学生阅读《史记》中其他有关秦朝和农民起义的篇章,如《秦始皇本纪》、《项羽本纪》等,以更全面地了解秦朝的历史和陈涉、吴广起义的背景。
-观看纪录片:推荐学生观看有关秦朝和陈涉、吴广起义的历史纪录片,如《国家宝藏》中关于秦朝的单元,以增强对历史的直观感受。
-写作训练:鼓励学生尝试以陈涉、吴广起义为背景,创作一篇历史小说或者剧本,通过创作活动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就陈涉、吴广起义的成败因素进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