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教学案(红色文化洗礼).doc
文件大小:2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1.95千字
文档摘要

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基地教学案

课程名称

红色文化洗礼

备课教师

期别

教学目标

1、了解红岩文化,缅怀革命先辈的光辉事迹

2、通过了解红岩文化,了解党史,热爱祖国;了解党史,热爱家乡。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教学重点

了解武胜红色文化,发扬红岩精神。

教学难点

了解武胜红色文化,发扬红岩精神。

教学准备

话筒

一、整队集合(把学生带到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整队集合),讲解注意事项。(协助教官)

首先欢迎大家来到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我是你们的教官冉勇,另一位教官是xxx。同学们,我们在参观之前先讲几点注意事项:

1、一切行动听指挥,有事必须请假。

2、在参观过程中有序地参观,同时保持安静,不能在里面嬉戏打闹,我们要怀着一颗崇敬的心情去观看,了解。

3、在参观过程中不能破坏里面的任何设备设施,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4、保持场地清洁卫生。

二、导入:(协助教官)

各位同学,下面我们就前去参观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武胜县白坪乡白坪村是《红岩》作者杨益言的故乡,杨益言于1925年11月18日出生在此,其故居就在此地。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占地面积,展厅以《红岩》文化为引子,着重展示武胜红色文化,旨在纪念武胜英烈,发扬红岩精神。然后将学生有序地带入陈列馆,并整队集合。

下面我们有请xxx教官给大家详细介绍红岩文化。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掌声有请xxx)

三、介绍红岩文化(主讲教官)

同学们,我们要为出生在武胜这片热土上而自豪,因为我们这片热土上曾经发生过轰轰烈烈的事迹。下面我们就来了解我们武胜的光辉历史,热爱我们的家乡,热爱我们的祖国。

(一)文化场景一:铁狱丹心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有关重庆渣滓洞的图片资料。杨益言曾在狱中遭受“老虎凳”的残忍刑讯,图为渣滓洞中的“老虎凳”以及铁镣等刑具。杨益言在渣滓洞中结识了江竹筠等优秀共产党员。《红岩》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巾帼英雄就是江姐,图中就是《红岩》小说人物形象江姐原型江竹筠一家

(二)杨益言著《红岩》

重庆解放后,杨益言和罗广斌、刘德彬等人应组织要求,整理渣滓洞和白公馆的革命斗争事迹材料,先后发表了数篇报告文学和革命回忆录。在此基础上,杨益言和罗广斌于1959年开始了长篇文学小说的创作工作,历时三个冬春,五易其稿,最终留下四十万字用心血和汗水浇灌出来的作品——《红岩》。

(三)红岩英烈

1949年11月,人民解放军向重庆逼近,解放的曙光眼看就要照进渣滓洞、白公馆这人间炼狱。然而也就在此时,国民党特务秘密布置了针对共产党人的残忍屠杀,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一一·二七大惨案。这些是在11.27大惨案中牺牲的9名武胜籍革命志士。

除此之外,包括杨益言在内的4名武胜籍战士通过内部营救、越狱等方式成功避过了敌人的大屠杀,脱险幸存。

(四)红岩精神

崇高思想境界、坚定理想信念、巨大人格力量、浩然革命正气,是对红岩精神内涵的高度概括。红岩精神同井冈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样,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给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五)红色武胜

1.武胜党组织的创建: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1928年3月,孙少麟组织成立了武胜县第一个党支部——中共武胜县团务局支部。

2.土地革命时期党在武胜领导的革命:武胜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农民运动,组建农民协会,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同时还发动武装暴动,积极开展武装斗争。

3.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九一八”事变后,武胜的进步青年很快成为了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坚力量,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争取抗战全面胜利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八年抗战期间武胜有两万余名青年应征入伍,分别参加了淞沪会战、太原保卫战以及长沙会战

4.民主解放斗争: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以人民解放战争回击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这一时期,武胜共产党人大力开展人民民主运动,积极投入第二条战线,发动了震惊中外的华蓥山武装起义斗争,有力地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

5.华蓥烽火震惊中外:1947年10月,川东临时工作委员会成立,王璞任书记。1948年,为应对日益恶化的革命形势,王璞主动进攻、武装自卫,发动了华蓥山地区广安、武胜、岳池、合川等县的联合大起义,动摇了反动统治基础,具有强大的革命震慑力。

(六)真静起义

1948年8月25日,根据王璞的作战部署,起义队伍突袭真静乡,攻占乡公所。下面请观赏关于真静起义的影像资料。

四、升华

1、同学们,我们参观完红岩英雄文化陈列馆你有什么感想和感受?

2、我们今后该如何学习,如何生活,如何缅怀这些革命先辈,如何发扬红岩精神?

旁批

教学反思

我们如何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从而努力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