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高中历史2025届高考新中国史知识点(含考点).doc
文件大小:167.5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6.74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

PAGE0

新中国史知识点

一、新中国建立

1.背景

近代中国遭受列强侵略,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长期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2.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二、新中国的外交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不承认旧中国的任何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一边倒”,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3年,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这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也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3.万隆会议

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亚非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

1.国民经济的恢复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恢复国民经济,如稳定物价、土地改革等。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使农民获得了土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2.过渡时期总路线和一五计划

1953年,中共中央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同时,我国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

对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引导农民和手工业者走合作化道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和和平赎买政策,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

四、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1956-1978)

1.中共八大的召开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大会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2.经济建设的曲折

期间出现了“左”的错误,如“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跃进”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是“一大二公”,违背了农村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3.文化大革命

1966年5月-1976年10月,“文化大革命”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这期间,民主法制遭到践踏,国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科学文化教育事业被严重摧残。

五、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环节,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建立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等经济特区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随后,开放沿海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等,逐步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发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后,我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2-至今)

1.中共十八大的召开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科学发展观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作出了战略部署。

2.中国梦的提出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3.“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