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教学设计
【课标分析】
1)通过实例,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体会经典力学创立的价值
与意义,认识经典力学的实用范围和局限性。
2)初步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知道相对论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影响。
3)初步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知道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
点,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类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是人教版、物理必修二、第六章第六节的内容,是第
六章的最后一节,是学习完经典力学以后所做的介绍性质内容,它可以拓展学生
的知识面、展示科学探究的无限可能,建立科学思想、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科
学精神,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发挥应有的教育功能。
2.教材的编写思路
本节教材先介绍高速运动的物体运动时牛顿力学体系不成立,并给出了质量
随速度变化关系。接下来介绍从宏观到微观的变化,介绍了量子化现象。最后接
绍从引力弱到强引力,广义相对论的基础。把这么多内容安排到一节重点不在对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知道多少,而在于让学生体会任何科学都有局限性,并不是牛
顿力学过时了,要理解各自成立的条件。
3.教材的特点
图文并茂。本节较多地采用了图文结合的呈现方式,可以增强学生的感悟能
力,激发学习兴趣,避免仅用文字表述带来的枯燥无味现象。通过“科学漫步”
让学生了解经典时空观和相对论时空观不同。“科学足迹”中介绍了牛顿的科学
生涯。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一的学生:
1/8
1.知识基础
学生已经学习了牛顿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对于经典力学的基本理论及
其应用,学生对于经典力学的时空观也有了基本认识。学习本节前听说过相对论
和量子力学,但缺乏正确地认识。
2.能力基础
高一学生正是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在思维方式上由初中形象思维为主向高
中抽象思维为主过渡,已具备了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等能力,自主学习意识
不断增强,对事物的探究有热情。本节主要介绍相对论时空观和量子化现象,本
节内容十分抽象,因此学习本节内容时要具有经典力学的时空观知识和高度的概
括和抽象理解能力。
【教学过程】
课题6.6经典力学的局限性课型新授课(1课时)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经典力学的发展历程和伟大成就。
教2.认识经典力学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
3.体会科学理论总是在不断发展的。
学过程与方法
目1.培养就某一观点或结论收集例证的能力。
2.培养获取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物理学家充满着艰巨性和创造性的科学探究过程。
2.体会科学家们忘我的献身精神和刻意追求的严谨作风。
教
学
重
难教学重点: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
点教学难点:各理论之间的关系
教
学
方探究、讲授、讨论、练习
法
教
学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手
段
教学活动学生活
展示【课前预习案】答案动
学生订正答
案
[新课导入]
一.经典力学的成就及历程
展示各科学家图片
让学生回答他们的主要事迹.
师:同学们回答了这些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