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语文 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df
文件大小:107.4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2.14千字
文档摘要

甘肃省武威第五中学高中语文中国建筑的特征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学习目标:

1.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科普文章的语言特色,在说明文或议论文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2.激发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提高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力。

知识链接:

作家:梁思成(1901—1972),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清华大学教授,广东省新会县人。

1901年4月20日生于日本,1915年至1923年就学于北京清华大学,1924年赴美留学入康

乃尔大学,1927年获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硕士,1927年、1928年在哈佛大学美术研究院

学习。1928年回国。1946年为清华大学创办了建筑系,担任教授兼系主任到1972年。历任

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土建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学部委员、首都人民英

雄纪念碑建设委员会副主任等职,1972年1月9日病逝于北京。梁思成曾参加人民英雄纪

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

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北京清华园中有一座雕像,被人称为这所著名大

学中的第十二座雕像:儒雅的梁思成先生,戴一副眼镜,正微微地笑着,平静,坦然,好像

刚刚走出家门,到他创建的清华建筑系去上班……

一.课前先知:查字典解决生字注音。

二.自主学习:

整体把握,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段至()段:

第二部分:()段至()段

第三部分:()段至()段:

第四部分:()段至()段:

三.合作探究

1.作者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按什么顺序展开的?哪些特征属于结构特征?哪

些特征属于装饰特征?

2.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

3.作者在介绍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时,说到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把建筑的“风

格和和手法”称为中国建筑的“文法”,它们有何共同点?

4.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

四.当堂达标: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中国寺庙建筑宏大精美,因势构筑巧思妙想,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服。

B.他购买彩票,连续两次中奖,真是左右逢源。

C.妻子初见他时大吃一惊,只见他满目疮痍,真没想到他的皮肤病竟如此严重。

D.他是个饱学之士,为人谦和,气度不凡,真是个附庸风雅的谦谦君子。

2.依次填入下面两个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建筑是凝固的诗:;。诗有古诗和现代诗,建筑也有古今之

分,泾渭分明。

在缓缓流逝的时间长河中,总有一些记忆像卵石般沉淀下

来,,。爱,特别是母爱,对他来说,就是这样一份沉甸甸的卵石。

①或神采飞扬,透着现代的气息②或庄重沉稳,带着岁月的沧桑③压迫着人们的心

灵④改变着人生的轨迹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

3.全文的整体结构是怎样的?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文可分为四个部分:前两段从地域分布和历史跨度方面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可

以看作是引论。

B.中间谈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对中国建筑方方面面的特点予以

总括说明。

C.然后,作者用很大的篇幅探讨中国建筑的风格和手法,揭示“为什么”的问题,进

一步深化了谈论的主题。

D.最后一段,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立场出发,提倡熟悉中国建筑的“文法”和“词

汇”,在现代社会把我们民族优良的建筑传统发扬光大,可以看作是结语。

4.作者着重说明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中的哪几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