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课科利亚木匣授课件.pptx
文件大小:3.58 MB
总页数:44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5.57千字
文档摘要

一起来学习获取更多课件资源可加QQ:3420045145“匣”(xiá),形声字。“匚”为形旁,代表盛东西的容器,“甲”(jiǎ)是声旁。本义是匣子,一般呈方形,大的叫箱,小的叫匣。文中的小男孩与匣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科利亚的木匣26

1.学习目标2.走近作者3.字词精讲4.读懂课文的金钥匙5.课文解读6.读懂课文的金钥匙答案7.课文结构8.课文主旨9.课堂拓展10.教材课后习题解答11.当堂检测12.课后作业布置

132认识“匣、锯、阶”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等15个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懂得一切事物在变化的道理。(重点)(难点)(重点)

左琴科:(1895—1958)苏联著名幽默讽刺作家,1915年世界大战期间自愿入伍,在前线中毒气受伤。1918年参加红军,1919年因病复员。代表作品有:《贵妇人》《狗鼻子》《澡堂》《产品质量》等。

分类学生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半包围结构:正字音:斧()头 木匣()当初()斧、挖、鞋、锯、抢、难、免、管屋、匣fǔxiáchū初、敌、阶、懂

分类学生字多音字:mán() shù()mái() shǔ()biàn()pián()liáng()liàng()埋怨埋没埋土埋数数字数学数一数数不清便方便便利便宜大腹便便量测量量杯数量胆量

理解词语躲避:难过:管事:?故意离开或躲藏起来,使人看不见。?离开对自己不利的事物。伤心;不痛快。本课指科利亚一家回到家乡,看到屋里的东西被法西斯抢走了,心里很难受。有效;起作用。本课指小伙伴们笑科利亚的算术没有用。

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读课文。核心问题:科利亚和木匣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串珠问题:1.科利亚为什么要埋木匣?2.他是怎样埋木匣的?3.四年后,科利亚是怎样找到并挖出木匣的?4.科利亚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点击听朗读听范读,边听边思考核心问题。同时认准字音,理解词语意思。

课文整体感知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这一部分主要写为了躲避战争,科利亚一家要搬走,临走前妈妈和科利亚分别埋下了箱子和木匣。第二部分(第5-12自然段)写四年后,妈妈顺利地挖出了自己埋的箱子;科利亚开始没挖到木匣,经过认真思考,改变了步数,挖出了木匣。第三部分(第13自然段)写科利亚从这件事中受到启发,懂得了周围的事物在不断变化的道理。

课文理解品析战争开始的时候,科利亚刚学数数,只会数到十。他从家门口向前走,数了十步,就用铲子挖起坑来。这段话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及科利亚的数数水平,为后文埋下伏笔。

阅读方法解密:判断伏笔的方法概念:指文章中,在前文为后文所做的提示或暗示,是谋篇布局上的技巧。效果:使文章前后照应,结构严谨;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感到突兀、疑惑。判断方法:从形式来看,伏笔一般言语不多,有隐含性,不注意看看不出来;从运用来看,伏笔与下文承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

他放好了木匣,盖上土,用脚踩实,还在上面撒了一层细沙,免得被人发现。“盖、踩、撒”一连贯的三个动作写出了科利亚埋木匣的小心翼翼,说明他十分珍爱匣子里的物品。从中可以看出科利亚是一个细心、聪明的孩子。

阅读方法解密:品析动作描写概念:动作描写就是对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的描写。它能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用:交代人物的身份、地位,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有时候还能推动情节的发展。答题模式:运用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某人)的……特点(感情或性格)。

法西斯终于被赶走了。作者用简单的一个“终于”写出了赶走法西斯的艰难和时间的漫长。

仿写:用“终于”写一句话。小明终于写完了这篇作文。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每一个舞姿都使人战栗(lì)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之中,使人叹为观止。这段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从力量、声响、光影变幻、艺术享受四个方面写出了安塞腰鼓的舞姿使人叹为观止。这展示出安塞腰鼓的艺术魅力之四——变幻的舞姿。

妈妈从家门口朝前走了三十步,挖出了她埋的箱子。她高兴地说:“算术真有用。如果当初我随便挖个坑把箱子埋了,现在就不好找了。”妈妈依靠自己的步数挖出了箱子。为科利亚判断自己的木匣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