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模拟试题(一)第4页共6页
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二)
一、积累与运用(29分)
1.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能体现作者志趣或心境的古诗文。请根据以下提示,填写相应的诗句,完成表格。(6分)
作者
古诗文
诗句
志趣或心境
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①,病树前头万木春。
虽历经挫折仍乐观向上,对未来充满希望。
杜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②,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心怀天下寒士,甘愿牺牲自我,体现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
李白
《行路难(其一)》
③,直挂云帆济沧海。
虽遭遇困境,但仍坚信自己能实现理想抱负。
苏轼
《记承天寺夜游》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④。
既有贬谪的悲凉,又有赏月的欣喜,还有自我排遣的旷达。
范仲淹
《岳阳楼记》
⑤,后天下之乐而乐。
以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济世情怀。
文天祥
《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⑥。
表现出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和坚贞不屈的民族精神。
2.学校开展“探寻古代文化符号”综合性学习活动。(3分)
活动中,老师出示了古代的“爵”(一种酒器)相关资料。请根据以下信息,仿照示例,介绍“爵”的文化内涵。
示例:鼎,作为立国重器,象征国家和权力,相关词语有“问鼎中原”。
资料:爵,古代常用于祭祀、宴飨等场合,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贵族们以拥有精美爵器为荣。西周时期,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爵的规格有严格规定。
文化内涵:
3.同学们在活动中了解到“弓”的甲骨文字形。请帮他补充横线处内容,并修改文段中的两个书写有误的字。(4分)
“弓”的甲骨文字形生动地展现了弓的形状。在古代,弓是重要的武器和守猎工具。从造字法看,“弓”是字,读音是。由于弓在古代战争和生活中的重要性,许多与力量、战斗相关的词语都和它有关,比如“强弓颈弩”。在书写含“弓”的字时,要注意笔画顺序。
4.参加了学校举办的“名著嘉年华”活动后,小嘉在班级日志写下一段文字,横线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
名著的世界丰富多彩,众多经典之作。书中的人物形象,情节更是。阅读名著,就像打开一扇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门,让我们沉浸其中,。
A.琳琅满目栩栩如生扣人心弦乐此不疲
B.俯拾皆是有血有肉引人入胜流连忘返
C.琳琅满目有血有肉扣人心弦流连忘返
D.俯拾皆是栩栩如生引人入胜乐此不疲
5.小嘉总结了课本中学过的有关文学文化常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古代对年龄有特定的称谓,如“弱冠”指女子二十岁,这时要行冠礼,以示成年。
B.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故乡》《社戏》都出自他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C.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柳河东集》是以官职命名。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温故知新”“不耻下问”等成语均出自此书。
6.小嘉和同学们交流对名著的看法,下列被打乱顺序的句子是他们的发言记录,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名著能够跨越时空,给我们带来精神上的滋养。
②每一部名著都像是一个独特的世界,有着自己的故事和魅力。
③我们可以从名著中的人物身上学到很多优秀品质。
④阅读名著是一种很好的精神享受。
⑤现在我们应该多读名著,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A.②④①③⑤B.⑤②④①③C.②⑤④①③D.⑤④②①③
7.学校举行的“名著嘉年华”活动,确定主题为“经典之光”,请结合你阅读的一部名著,解释这个主题的含义。(3分)
含义:
8.老师送给小嘉一幅写着“坚韧不拔”的书法作品,字体遒劲有力。许多名著中的人物,其性格特点也都体现了“坚韧不拔”。请从A、B两组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其具体表现谈谈你对“坚韧不拔”的理解。(5分)
A组: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
B组:保尔·柯察金(《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对“坚韧不拔”内涵的理解:
二、阅读与鉴赏(41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5分)
同学们搜集了以下关于“秋”的古诗,请你一起参与讨论。
(甲)秋词(其一)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
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乙)秋山二首(其一)
宋?杨万里
乌臼①平生老染工,
错将铁皂作猩红。
小枫一夜偷天酒,
却倩②孤松掩醉容。
(丙)秋山二首(其二)
宋?杨万里
休道秋山索漠人,
四时各自一番新。
西风尽有东风手,
柿叶枫林别样春。
注:①乌臼:指乌柏树②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