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专题七俄国农奴制改革
二自上而下的改革
一、课程标准
1.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生疏其进步性和局限性。
2.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二、教材分析
1.本课在本单元中的地位:
本课是人民版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专题七中的其次课。本课主要从三个方面介绍了俄国农奴制的主要内容和以后俄国社会的变化及向近代化进展的历史趋势,既是本专题主体内容同时也是对必修一专题八第三课《十月革命》的背景再升华的作用。
2.本课在世界史中的地位:
从横向上看,俄国的农奴制改革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法国、德意志、美国、日本)一样,在旧制度与新的经济因素的碰撞中困难选择,并最终开头了近代化的进程,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但其近代化道路又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为我们争论近代化的道路的多样性供应丰富资料。从纵向上看,农奴制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进展制造条件。但是由于这次改革的不彻底性,使得俄国在旧有的冲突上又增加新的社会冲突,之后俄国连续担负着政治和经济等诸多方面再次近代化的任务,并最终走向1917年的十月革命。
3.本课提纲
本课分为五目,其中第一至三目“农民的‘解放’”、“地主‘解放’农奴”和“改革的两面性”,分别介绍了“二一九法令”即1861年农奴制改革主要内容和影响;第五目“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和第四目“19世纪70年月上层建筑的改革”,介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展,由经济进展带动政治上的一些变革,而这些进展和变革一方面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但由于其局限性阻碍俄国进展、而且导致新的冲突产生,引发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
三、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自身的学问、共性与社会性都比初中有了较为充分的进展,他们具有猛烈的探究世界的动机,他们的分析力量、辩证思维也明显增加,而且获得比较丰富的学习策略。对本课部分学问点在必修一已有涉及:了解肯定的史实,会有用肯定的史观去思考问题(文明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等)。但停留在表层,对它的生疏比较肤浅,没有形成系统、深刻的生疏。
四、教学目标
1.学问与力量
(1)全面了解俄国“二一九法令”。
(2)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2.过程方法
(1)用近代化史观和全球史观看待历史现象的方法。
(2)强化材料解读、自主探究、同伴互助等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近代化是近代世界历史进展的主旋律。
(2)理解历史进展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和进步性、局限性
2.难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六、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备注)
一、
导入
纪念币导入。
提问:
1.猜猜是哪国的?为了纪念何事而发行?
2.在这个国度中大大小小改革并不少见,但今日的俄罗斯人为何对这场改革还情有独钟?
2011年,俄罗斯发行俄国农奴制改革150周年纪念金币。
二、
讲授新课
(一)
明改革之法——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环节一:二一九法令
1.出示二一九法令概况表格,让学生依据要求自主学习
措施
内容
进步
局限
政治
组织
经济
2.学生展现,老师点评
环节二:解疑答惑
学生解读教材,归纳概括
展现并简述
思考、发言
通过自主学习,解决基础学问的把握,并培育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力量;学会用表格归纳学问,提升概括力量;
运用好课本资源,突破本课重点。
培育学生表述力量。
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共性特征
(二)
评改革之果
环节一: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性质、目的
要求:
1.依据“二一九法令概况表格”分析;
2.分析时要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环节二:近代化视角争论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1.出示材料,提问:列宁的争论视角是什么?
2.请你谈谈什么是近代化?并指出俄国近代化的含义。
3.请分析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的影响。
要求:请依据教材内容和导学案上材料分组争论完成
环节三:全球史观把握俄国农奴制改革
出示材料,提问:西方主要国家在18、19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近代化道路)有何特点?
环节四:小结——对改革的评价
环节五:解疑答惑
自主学习
思考、回答
阅读、思考、
回答
阅读资料,小组合作,各小组展现活动成果
阅读、思考、
同方沟通后回答
拘束总结、
小组沟通
思考、发言
培育学生历史理解的力量和表述力量
培育学生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的素养
通过小组争论,培育学生合作探究的力量;突破难点;培育学生把握研读史料的方法与运用;培育学生团队合作力量;培育学生对资料的分析概括力量,培育学生史料实证力量;培育学生表述力量。
培育学生历史理解的素养
学会总结与共享
敬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共性特征
(三)
思改革之路
三、
课堂小结
结合俄国近代化改革的成败阅历,你对中国当今的社会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