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0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说课稿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内容选自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学期教材第三章《明清帝国》第二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主要内容包括:清朝君主专制的背景、特点、影响以及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认识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通过分析清朝君主专制的特点和影响,提升对历史现象的解读能力。
2.增强学生史料实证意识,通过查阅资料,学会运用历史资料进行论证。
3.培养学生时空观念,理解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
4.提升学生家国情怀,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激发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认同感。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七年级之前,对清朝的历史已有一定的了解,可能接触到一些关于明清时期的史实,如明朝的灭亡和清朝的建立等。然而,对于清朝君主专制的具体内容和影响,学生的认识可能较为模糊,缺乏系统性的知识积累。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七年级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普遍较高,尤其是对与中国历史相关的知识。他们的认知能力逐渐增强,能够通过阅读和分析教材来获取信息。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可能偏好通过视觉图像来理解历史,而另一部分学生则可能更倾向于文字描述和逻辑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学习清朝君主专制时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包括:
-对复杂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关系理解困难;
-难以把握君主专制制度的具体影响和历史意义;
-在分析史料时,缺乏批判性思维和实证分析的能力。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教师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式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历史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电子白板、音响系统。
2.课程平台:部编版历史教材电子版、在线教学平台。
3.信息化资源:清朝君主专制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历史文献摘录。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如清朝货币、官服模型)、历史地图、角色扮演活动。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清朝皇帝的画像,提出问题:“清朝的皇帝是如何强化自己的权力的?这种强化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明朝末年的社会状况,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会出现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
2.新课呈现(约25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清朝君主专制的背景,包括清朝初年的社会状况、政治体制以及民族关系。
-阐述清朝君主专制的特点,如中央集权、官僚体系、科举制度等。
-分析清朝君主专制的影响,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影响。
-举例说明:
-通过清朝康熙、乾隆时期的政治事件,如“文字狱”、“摊派制度”等,具体说明君主专制制度在实践中的表现。
-结合历史地图,展示清朝疆域的扩张和巩固。
-互动探究:
-组织学生讨论:清朝君主专制强化是否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为什么?
-引导学生思考:君主专制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的利弊得失。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对历史发展的影响。
-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进行指导和评价,及时纠正错误,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影响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
-提醒学生注意君主专制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和影响。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历史意义。
-鼓励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了解清朝君主专制制度的其他方面,如文化、经济等。
-要求学生在下一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思考。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清史稿》:这是一部较为权威的清代历史资料,其中收录了大量的关于清朝君主专制的史料,学生可以通过阅读了解更丰富的历史细节。
-《康熙传》:通过阅读康熙皇帝的传记,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康熙时期清朝君主专制的具体实践和影响。
-《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这本书详细分析了封建社会的政治结构,特别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发展历程,对于理解清朝君主专制有很好的帮助。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尝试撰写一篇关于清朝君主专制制度对后世影响的小论文,探讨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历史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