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00个历史典故(值得收藏).doc
文件大小:35.5 KB
总页数:21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1.29万字
文档摘要

01-上古时期

1.盘古开天(上古神话)无具体出处,传说混沌初开,盘古以巨斧劈分天地,身躯化为山川日月,血液成江河,呼吸为风云,双目为日月,奠定宇宙秩序,成为中华创世神话的核心。2.女娲造人(上古神话)出自《风俗通义》(东汉·应劭),女娲以黄土创造人类,后因天塌地陷,使用五色石补天,断鳌足立四极,平息洪水,被尊为人类始祖与救世之神。3.神农尝百草(上古神话)出自《淮南子》,神农氏为了寻找治病救人的草药,亲自尝遍百草,并将药草的药性写进《神农本草经》,并教会人们农耕和医药,被奉为中华民族“农业和医药之祖”。4.黄帝战蚩尤(上古神话)出自《山海经》,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蚩尤呼风唤雨,黄帝请来天女相助,最终击败蚩尤,统一了华夏部落,奠定华夏文明根基,因此中华儿女自称“炎黄子孙”,黄帝也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5.仓颉造字(上古神话)仓颉通过观察鸟兽足迹与星辰分布,创象形文字,终结人类结绳记事的历史,开启了使用文字记事的文明时代。6.大禹治水(上古神话)出自多个文献,《尚书》、《孟子》、《史记》中均有记载,尧帝时洪水泛滥,鲧治水无功。舜帝继位后,命鲧之子禹治水。禹采用疏导之法,疏通河道、开凿沟渠,使洪水流入大海。他治水十三年,三过家门而不入,最终成功平息水患,让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因治水功绩卓著,禹成为部落联盟首领。02-夏商周时期7.夏启建国(夏朝)夏启是大禹的儿子,他废除禅让制,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启了中国王朝更替的历史。8.姜太公钓鱼(商朝)出自《史记·齐太公世家》,姜子牙是商周之际的传奇人物,胸怀大才却隐居渭水之滨。他钓鱼时不按常理出牌——用直钩、无鱼饵,且鱼钩悬于水面三尺之上,口中念念:“愿者上钩!”此举看似荒诞,实则是以钓鱼为喻,等待识才的明主。周文王姬昌听闻此事,亲自拜访,最终请姜子牙出山。姜子牙辅佐周武王伐纣,成为周朝开国元勋。9.周公吐哺(西周)周公旦为招揽贤才,吃饭时吐出口中食物接待客人,洗头时握着头发出来见客。他的礼贤下士为后世称颂,成为贤臣的典范。10.烽火戏诸侯(西周)西周末年周幽王为求妃子(褒姒)一笑,点燃烽火台吸引诸侯兵马来救,戏弄诸侯与股掌,以致后来犬戎进攻国都镐京时再无诸候国来救,最终致使西周灭亡。03-春秋战国时期11.曹刿论战(春秋)出自《左传?庄公十年》,鲁庄公十年,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在战场上,齐军第一次击鼓进军时,曹刿阻止鲁庄公出兵,说此时齐军士气正盛。等齐军三次击鼓后,曹刿才说可以击鼓进军了。结果鲁军一鼓作气,大败齐军。战后,曹刿解释说,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勇气枯竭而我方士气正盛,所以能取胜。现常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强调抓住时机,趁着最初的那股势头去做事情,以取得最佳效果。12.管鲍之交(春秋)管仲和鲍叔牙是挚友。鲍叔牙多次推荐管仲,即使管仲曾与他为敌。管仲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最终在二人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一。13.伯牙绝弦(春秋)出自《吕氏春秋?本味》,俞伯牙是春秋时期的著名琴师,琴艺高超。伯牙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路过,因他能领会伯牙琴声中?“巍巍乎若太山”和“汤汤乎若流水”等意境,被伯牙视为知音。后来钟子期去世,伯牙觉得世上再无知音,于是断弦破琴,终生不再弹琴。伯牙为钟子期绝弦的行为,体现了知音少,玄断有谁听的寂寥之情。14.秦晋之好(春秋)指秦穆公帮助流亡秦国的晋国公子重耳(后来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回国,并将自己的女儿文嬴嫁给重耳,还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后世将秦国与晋国之间的多次政治联姻称为“秦晋之好”。15.退避三舍(春秋)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避祸流亡楚国,楚成王以礼相待,重耳承诺若日后晋楚交战,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后来重耳回国成为晋文公,晋楚在城濮交战,晋文公为践行诺言,下令晋军后退九十里。楚军以为晋军胆怯,追击时陷入晋军的埋伏,最终晋军大败楚军。这个典故既体现了晋文公重诺守信的品质,也展现了他的军事智慧,以退为进,诱敌深入。16.孔子周游列国(春秋)孔子为传播儒家思想,率弟子辗转卫、宋、陈等国十四年,宣扬仁政,虽“累累若丧家之犬”,却奠定儒家思想基础,被尊为“万世师表”。17.老子出关(春秋)老子骑青牛西出函谷关,关令尹喜请他留下著作。老子写下《道德经》,成为道家经典,主张“无为而治”,影响了中国哲学。他的思想强调顺应自然。老子的故事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的经典,还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智慧,成为中华文化中“自然”和“无为”的象征。18.孙子兵法(春秋)孙武著《孙子兵法》,提出“知己知彼,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