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关于会计的毕业论文8000之12000字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关于会计的毕业论文8000之12000字
摘要:本文以我国会计行业发展为背景,对会计的基本理论、会计准则、会计实务以及会计信息化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首先,分析了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会计要素,阐述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会计准则。其次,结合我国会计实务,探讨了会计核算方法、会计报表编制和财务分析等实际问题。再次,针对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分析了会计信息化的现状和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最后,总结了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趋势,并对未来会计行业发展提出了建议。本文的研究对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推动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会计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活动,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决策和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对会计理论和实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会计准则、会计实务以及会计信息化等方面的研究,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
1.1会计的基本概念
(1)会计作为一门重要的经济管理学科,其基本概念的理解对于掌握会计知识体系至关重要。会计的基本概念主要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等。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可以是企业、政府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持续经营假设认为会计主体将无限期地继续经营下去,这使得会计信息具有了稳定性和可比性。会计分期是将会计主体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连续的、相等的时间段,便于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报告。货币计量则是会计在记录和报告经济活动时以货币为计量单位,以反映经济活动的价值和数量。
(2)在会计实践中,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基础。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3)会计假设是会计核算和报告的前提条件,主要包括权责发生制、历史成本和配比原则。权责发生制要求企业在收入和费用确认时,以实际发生而非现金收付为基础。历史成本是指企业在购买资产或取得负债时支付的实际成本。配比原则要求将收入和费用进行合理配比,以便于正确计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些会计假设的运用,使得会计信息更加真实、可靠,有利于企业进行经济决策和对外报告。
1.2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
(1)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是会计核算的核心内容,它涉及到对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五个基本会计要素进行认定和量化。在确认方面,企业需遵循一定的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例如,某公司于2022年1月1日购买一台设备,支付款项100万元。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虽然款项在1月1日支付,但设备的所有权和使用效益在当期,因此该设备应于1月1日确认为公司的资产。在计量方面,资产通常以历史成本计量,即购买时所支付的金额。假设该设备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采用直线法折旧,则每年折旧额为20万元,累计折旧额为100万元。
(2)负债的确认与计量同样重要。负债的确认需要企业遵循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如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例如,某公司于2022年1月1日向银行借款200万元,年利率为6%,借款期限为3年。根据负债的定义和确认条件,该公司在1月1日应确认一笔负债,金额为200万元。在计量方面,负债通常以现值计量,即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假设折现率为5%,则该负债的现值为200万元乘以(P/A,5%,3)=200万元乘以2.7232,约为546.64万元。
(3)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与计量涉及到企业对投资者投入资本、留存收益等权益的处理。例如,某公司于2022年1月1日收到投资者投入资本500万元,全部计入实收资本。此外,该公司2022年度实现净利润100万元,按照10%的利润分配比例,提取10万元作为盈余公积,剩余90万元计入未分配利润。在计量方面,所有者权益通常以历史成本计量。假设该投资者在2023年1月1日再次投入资本200万元,按照历史成本计量原则,该200万元应计入实收资本。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出,会计要素的确认与计量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