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上超市教案参考5篇
细致入微的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课堂节奏,确保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要是想提高课堂效率,教案中必须包含明确的时间安排,下面是本店铺为您分享的上超市教案参考5篇,感谢您的参阅。
上超市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通过参观、购物等活动,引导幼儿了解超市的作用,从中感受超市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方便。
2、引导幼儿了解超市的物品种类,通过游戏学习简单归类
活动准备:
1、收集各超市的海报、广告、等资料,张贴在超市主题墙饰中。
2、将孩子们参观超市、设计海报、模仿开超市等活动的照片张贴,布置超市活动集锦专栏。
活动过程:
1、看录像,回忆前几天逛超市的情景。
幼儿看录像,教师可做适当的解说。
2、看完后提问:
师:你们在超市里看到了什么?
这么多的东西都是怎么摆放的呢?
再次让幼儿看录像,重点让幼儿观察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3、教师设疑:
师:你们知道这些东西为什么要这样摆放吗?
让幼儿讨论。
4、开展游戏:
师:老师也想开个超市,老师这里有很多超市里的商品,可是它们都没有摆放好,今天,老师想请小朋友来帮个忙,请你和超市里一样按类摆放好吗?
教师介绍各个货架的类别:日用品类、食品类、文具类等。教师提出要求:放完一个再放一个,不拥挤。
5、幼儿开始游戏,教师提醒幼儿看清楚类别摆放。
参观一下孩子布置的小超市,检查一下摆放的物品是否正确,有不正确的和孩子一起指出,并放到正确的货架上去。
上超市教案篇2
教育价值
1、认识10元以内的RMB(1元、2元、5元、10元的硬币及纸币)了解钱币与货物之间的等价交换。
2、通过超市购物的游戏,学习10以内数的组成及加减,丰富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发展逻辑思维能力。
3、学习运用有关组成、加减的数学经验,解决超市购物中的实际问题,体验理解超市购物中存在的数学关系。
4、学习多角度思考问题,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活动过程和结果。
系列活动
活动一、参观超市
活动准备:到附近的超市联系参观的事项,准备摄像机、照相机。
组织策略:
(1)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参观的目的与内容。
(2)幼儿前往附近的超市,根据讨论的内容进行参观活动。
活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
活动准备:观看参观超市的录像、照片。
组织策略:
(1)教师和幼儿回忆所参观的超市名称。
(2)幼儿讲述超市中的各种物品(商品、货架、收银台等)。
(3)教师和幼儿一起总结超市物品的种类。
活动三、自己开超市
组织策略:
(1)教师以前一天的游戏引出开超市的话题。
(2)组织幼儿讨论:我们的超市中可以有哪些商品?这些商品从何而来?
活动四、商品分类
活动准备:师生共同收集各种小商品及商品的外包装。
组织策略:
(1)幼儿介绍自己带来的各种物品。
(2)幼儿将小商品及外包装按照自己确定的标准分类。
(3)同伴间相互介绍分类的标准及结果。
(4)将分类好的物品分别装入游戏箱中。
活动五、制作商品价码标签
活动准备:分好类的各种物品、即时贴标签、笔。
组织策略:
(1)引出给每种商品标上价格的话题。
(2)幼儿讨论确定每种商品的价格。
(3)幼儿给每种商品制作价格标签。
活动六、到银行取钱——认识RMB
活动准备:面值为1元、2元、5元、10元的纸币与硬币若干,实物投影仪。
组织策略:
(1)利用实物投影仪认识各种面值的RMB。
(2)请每位幼儿到银行取5元钱。
(3)请幼儿相互介绍各自取5元钱的不同策略。
活动七:做钱包、装饰钱包
活动准备:幼儿自己收集制作钱包的材料,各种纸张、透明胶、双面胶、浆糊、蜡笔、水彩笔等。事先请幼儿回家观察父母的钱包,了解其形状、内部结构及外表的样式。
组织策略:
(1)请幼儿讲:述自己了解的钱包的式样。
(2)幼儿谈谈自己想制作的钱包的形状、式样、颜色等。
(3)鼓励幼儿选用合适的材料进行制作和装饰。
(4)同伴之间相互欣赏、介绍各自制作的钱包。
活动八:买两样东西
活动准备:银行里准备1元、2元的硬币与纸币若干,幼儿人手一个自己制作的钱包,购物筐、记录纸、笔若干。
组织策略:
(1)幼儿到银行去取5元钱。
(2)幼儿用这5元钱到超市买两样商品。
(3)请幼儿介绍用5元钱买了两样多少钱的什么商品。
(4)引导幼儿讨论用什么方法记录买东西的事情。
(5)幼儿选用合适的方式记录,相互交流记录。
活动九:你还剩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