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防治原则课件.pptx
文件大小:663.87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7.91千字
文档摘要

防治原則start

第一節

預防

一、預防的概念:預防,是指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內經》:“治未病”。

一、預防的概念:預防,是指採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發生與發展.《內經》“治未病”。

二、預防的內容(一)未病先防1、含義:指在正常人群中提倡攝生,採取正確的養生方法及有關的預防措施,防止疾病發生發展。

2、措施:(1)養生以增強正氣。順應自然:在飲食調配、生活起居、動靜合宜等方面,遵訓四時變化規律。《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指出:春夏之季,陽氣容易外泄,要防止過度活動,愛惜保養機體陽氣;秋冬之季,陽氣內斂,陰氣轉盛,應防止房勞傷腎,保養體內陰精。

養性調神: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改善氣質,優化性格,增強心理調攝能力,具有預防疾病,使人健康長壽的作用。《素問.上古天真論》說:“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護腎保精:防止房勞傷腎,保護腎精,通過按摩固腎、食療保腎、運動保健等,使人精充氣足,形健神旺。體魄鍛煉:鍛煉形體,促使氣血流通,筋骨健壯,臟腑功能旺盛,使身體健康。

調攝飲食:注意飲食宜忌及藥膳保健。不宜過饑過飽,營養均衡,克服飲食偏嗜;因時制宜,藥食結合,酌情以人參、枸杞、黃芪、黃精、淮山、蓮肉、薏米、百合等配以藥膳,以強身健體。此外,尚可通過藥物調養預防疾病,運用針灸推拿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

(2)防止病邪侵害:切斷病邪侵入途徑:防止環境、食物污染,做好消毒、隔離避免感染病邪。做好藥物和人工免疫工作:接種疫苗,預防疾病;貫眾、板蘭根、大青葉預防流感,馬齒莧預防痢疾,大蒜抗菌,茵陳、梔子預防肝炎等。

(二)既病防變:1、涵義:如果疾病已經發生,在疾病的初始階段,則應爭取早期診斷,早期治療,以防止疾病的發展與傳變。2、措施:(1)早期診治:使疾病消滅於萌芽狀態。

(2)防止傳變:阻截病傳途徑:邪氣侵入人體,根據其傳變規律,早期診治,阻截其病傳途徑,防止其深入和惡化。如:溫熱病邪,從口鼻侵入人體後,按照衛、氣、營、血和上焦、中焦、下焦的規律進行傳變,及時有效的治療,可防止其進一步傳變。

先安未受邪之地:根據不同病變的傳變規律,實施預見性治療,控制其病理性傳變。如:治療肝病,配合健脾和胃之品,防止肝病傳脾。張仲景說:“見肝之病,當先實脾”。又如:治療胃陰不足之證,以甘寒之品養胃陰,配伍鹹寒滋腎,以防止胃陰耗傷,進一步傷及腎陰。

第二節

治則

治则基本概念总则主要内容

調理精氣血津液

相關概念含義1、治則的含義:治則,即治療疾病所必須遵守的原則。2、治法的含義:治法是在一定的治則指導下針對證候的不同所制訂的具體治療方法。3、治則與治法的關係:治則與治法既有聯繫又有區別。

(1)治則是總的治療原則,治法是具體的治療方法。(2)治則是治法的綱領,任何治法都是在治則的指導下制訂的,都從屬於一定的治則。(3)任何治則,又必須通過各種具體的治法體現出來。

一、總則—治病求本1、治病求本的含義:治病求本是中醫治病的主導思想,指在治療疾病時,必須辨析疾病的病因病機,抓住疾病的本質,并针对疾病本质采取正确的治法。2、治病求本是辨證論治的基本原則:疾病的发生发展,总是通过临床症状显现出来,而要抓住疾病的本质,必须运用中医理论,综合分析疾病各方面情况,才能透过现象抓住本质,并针对疾病根本正确治疗。

二、治則的主要內容正治與反治治標與治本扶正祛邪調整陰陽調理精氣血津液因地因人固時制宜

(一)正治與反治1、正治:(1)含義:是指採用與疾病的證候性質相反的方藥而治的一種常用治療治則。由於採用的方藥與疾病的性質相逆,故又稱“逆治”。“逆者正治”。正治:指正常的治則而言。逆治:指逆證候性質治療而言。

(2)適應範圍:適用於疾病的徵象本質相一致的病證。(3)臨床應用:常用的正治法有四種:①寒者熱之:寒性病證表現寒象,用溫熱性質的方藥來治療。又稱“治寒以熱”。如用溫中散寒、回陽救逆的四逆湯來治療由腎陽虛衰,陰寒內盛引起的少陰中外皆寒,四肢厥逆,神疲等症狀。

②熱者寒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