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4.1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第2课时)(优质课件)-2024-2025学年高一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pptx
文件大小:24.54 MB
总页数:29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4.95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一课时)(第二课时)

交通运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1.影响城市的分布主要城市沿河分布在平原地区,河流可以提供水源及交通运输。读中南半岛主要城市分布图思考:中南半岛主要城市分布有何特点及原因?聚落趋向于沿交通线分布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2.影响城市的规模推测图中石家庄和衡水的城市规模差异及原因?石家庄规模大,省会城市,交通通达度高。交通通达度高,利于聚落规模的扩大。交通通达度高利于聚落规模的扩大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3.影响城市形态观察图中嘉兴市城市形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随着水路和陆路运输的发展,由团块状沿交通线而扩展成星状。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3.影响聚落形态株洲市沿京广铁路线延伸日本筑波市受南北向公路的限制聚落形态沿交通干线扩展,交通干线成为城市的主要发展轴。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4.影响聚落发展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了巨大作用。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清朝中晚期之后,京杭大运河北段问题多多,常年不能通航,运河漕运逐渐被海运所替代。20世纪初,津浦铁路通车更是给了扬州致命的一击,至此扬州已经彻底失去了交通物流枢纽的地位,再也不是本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了。扬州直至2004年才通铁路,机场更是2012年才通航,然而,现如今,铁路已经代替水运,成为新的便宜又快捷的交通方式,扬州作为水运中心渐渐退入历史。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4.影响聚落发展扬州南临长江,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有“淮左名都”、“富甲天下”的美誉。自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以后,古代扬州几度繁荣,曾是我国水陆交通枢纽和盐运中心,南北漕运的咽喉,东南第一大都会。到了清代,扬州城市人口超过50万,为当时世界上著名大城市之一。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形成了一个南北东西全方位的大水网,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了巨大作用。思考:历史上扬州繁华的原因?古代我国南北方方向的大宗运输依赖京杭大运河,扬州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间位置,且是长江航运与京杭运河航运的转运点,城市交通地位重要,发展繁荣。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4.影响聚落发展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在清朝中晚期之后,京杭大运河北段问题多多,常年不能通航,运河漕运逐渐被海运所替代。20世纪初,津浦铁路通车更是给了扬州致命的一击,至此扬州已经彻底失去了交通物流枢纽的地位,再也不是本地区的物资集散中心了。扬州直至2004年才通铁路,机场更是2012年才通航,然而,现如今,铁路已经代替水运,成为新的便宜又快捷的交通方式,扬州作为水运中心渐渐退入历史。思考:至近代,扬州的繁荣地位逐渐被上海、苏州等城市所取代,是什么原因使扬州衰弱的呢?①京杭大运河淤塞,水运衰落;②近代铁路运输兴起,海洋运输的发展,使得京杭大运河地位下降。交通的发展,可以带动聚落的发展;交通的衰弱,聚落发展缓慢。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4.影响聚落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大规模疏浚,使古城扬州重新焕发了青春。随着连(连云港)淮(淮安)扬(扬州)镇(镇江)高速铁路的修建,扬州将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中。思考:交通运输的发展对扬州重新崛起起到那些积极的影响?①完善交通道路网,促进扬州城市基础设施的发展;②改善对外交通条件,加强扬州与其他地区之间的联系与交流;③促进扬州商业、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④提供就业岗位,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城镇化水平等。

2.1交通运输与城市发展PART24.影响聚落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现代化陆路交通的发展,京杭大运河的大规模疏浚,使古城扬州重新焕发了青春。随着连(连云港)淮(淮安)扬(扬州)镇(镇江)高速铁路的修建,扬州将进入全国高速铁路网中。思考:猜想一下,扬州做了哪些措施来使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①对古运河进行河道清淤,河岸改造;②关闭、迁移高污染的企业,发展污染小的新兴产业;③发展文旅项目,发掘大运河的文化和旅游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