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热电厂的经济性及其供热系统;一、基本概念;;;;热电联产发展现状;我国热电联产发展;热电联产存在问题;一、热负荷及其载热质;2热负荷图;年生产热负荷曲线;(2)热负荷随室外温度变化图
;二、载热质及其选择;二、热电联合生产及热电厂总热耗量的分配;热电联产——热电厂中同一股蒸汽汽流先发电后供热;抽汽供热汽轮机热电联产系统;
;热电联产应用实例;(二)热电厂总热耗能的分配;(2)总热耗量的分配的实质;(3)热电厂总热耗量的分配方法;热量法——热电厂总热耗按产品数量比例进行分配
热电厂总热耗:
供热热耗:
分析(以背压式机组为例):
能量平衡式:
汽轮机内效率:
;热量法特点:
从热能数量利用分配热耗,不考虑热能质量差别;
供热热耗量Qtp(h)是几种方法中最大的;
好处归电(联产发电部分没有冷源热损失);实际焓降法
——按联产供热抽汽汽流在汽轮机少做的功(实际焓降不足)与新蒸汽实际焓降的比例分配热耗量
分配给联产供热的热耗量:
减温减压器的供热量:
供热总的热耗量:
发电的热耗量:
;三、热电厂的热经济性指标;;2、热化发电率ω
——质量不等价的热化发电量与热化供热量的比值;;热化发电率;ω的影响因素
机组初参数
供热抽汽参数
回热参数
再热参数
返回水参数
补水参数
技术完善程度;ω的应用
评价热电联产热功转换过程的技术完善程度的质量指标
比较相同抽汽参数供热机组间的热经济性;(二)热电厂的分项热经济性指标;2、供热方面的热经济性指标
热电厂供热热效率
热电厂供热标准煤耗率
;(三)热电联产较分产的燃料节约量;热电联产与分产的对比系统模型
;2、联产较分产的节煤量;1、供热方面的燃料节省;2、发电方面的燃料节省;热化发电比——热化发电量占整个机组发电量的比值,
反映供热机组若经济性;热电联产节省燃料的条件;四、热电厂的热化系数与供热式机组的选型;已建成投运的热电厂:
提高αtp,供热机组热化发电量Wh愈大,热化发电比X愈大,节省燃料量愈多,经济性愈好
新建热电厂:
αtp的选择与供热机组、供热系统、代替??汽式机组的热经济性及其投资有关,应选择恰当的热化系数αtp
;1、热化系数的定性分析
(1)αtp=1
不需设置分产供热设备;
大部分时间热负荷都小于最大热负荷,因而供热机组的热化发电量Wh↓,热化发电比↓;
凝汽流发电量Wc↑,这部分发电耗煤↑(其热经济性小于代替电站);
非采暖期只剩下很少的热水热负荷
结论:αtp=1不可取
;(2)αtp1
需设置分产供热设备
绝大多数热负荷由分产供热设备来提供,多耗煤
结论:没有节煤反而多耗煤,不合理
;(3)αtp1(不是太小)
需设置分产供热设备、代替电站的凝汽式机组;
不足的热负荷ΔQh:
分产设备供应同样热负荷比供热机组要多耗燃料;
不足的发电量(供热汽流ΔWh凝汽汽流ΔWc):
代替电站发ΔWh电比供热机组供热汽流发多耗煤,代替电站发ΔWc电比供热机组凝汽汽流少耗煤;
对整个地区能量供应系统而言是节省燃料的
结论:αtp1可取;(二)供热机组的选择;N-C型;2、供热机组参数的选择;第6节热电厂热经济性指标计算示例;1、求机组电功率
供热抽汽量DhDh=D0-Dc=370-18=352t/h
电功率Pe
;3、计算ηtp和ω;4、热电厂热经济指标(热量法)
供热热耗量;项目;五、热电厂的供热系统;(二)蒸汽供热系统及设备
1、直接供汽方式
;2、间接供汽方式
;(三)热水供热系统及设备;供热设备
热网加热器:基本热网加热器(基载加热器BH)
尖峰热网加热器(峰载加热器PH)
热网水泵HP:热水循环的动力源
热网加热器凝结水泵HDP:回收热网加热器中凝结水
热网补充水泵HMP:补充热网水损失
尖峰锅炉WB:热化系数αtp1时,在尖峰热负荷期间 投入使用;(四)供热系统中的调峰设备
1、尖峰热水锅炉
——将热网水温提高到热网设计的供水温度
2、蒸汽蓄热器
——平衡短时尖峰负荷,进行供热调节
;(1)蒸汽蓄热器的原理和结构
;(五)减温减压器
1、减温减压器的作用及其热力系统
——将较高参数的蒸汽降低到需要的压力和温度
工作原理:通过节流降低压力,通过喷水降低温度
组成:节流减压阀
喷水减温设备
压力温度自动调节系统;;2、减温减压器的热力计算
目的:确定进入减温减压器的蒸汽流量D和喷水量Dw
热平衡:
物质平衡:
;1、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