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贤亮的创作张贤亮(1936-2014)江苏人。1957年在“反右运动”中被打成“右派分子”,在农场劳动改造长达20余年,是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重要作家。1993年初“下海”创办华夏西部影视城,下属的镇北堡西部影城成为有名的人文景观和旅游景点,被誉为“中国一绝”。主要作品:短篇小说《灵与肉》《邢老汉和狗的故事》中篇小说《河的子孙》《龙种》《土牢情话》《绿化树》长篇小说《男人的风格》《男人的一半是女人》人格发生了扭曲:白天,我被求生的本能所驱使,我谄媚,我讨好,我妒忌,我耍各式各样的小聪明……但在黑夜,白天的种种卑贱和邪恶念头却使自己吃惊,就像朵连格莱看到被灵猫施了魔法的画像,看到了我灵魂被蒙上的灰尘;回忆在我的眼前默默地展开它的画卷,我审视这一天的生活,带着对自己深深的厌恶。我颤栗;我诅咒自己。推荐阅读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与郁达夫郁达夫和张贤亮都是现当代文学史上饱受争议却又极富才华的作家。虽然他们所处的年代不同,但他们的作品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十年代的中国文坛引起强烈的反响。对“灵与肉”冲突的刻画——忏悔意识。对性爱特别是“性苦闷”的大胆表露。**生于南京“剥削阶级家庭”祖父是民国的外交官父亲早年攻读于哈佛商学院于张学良旗下任职西安事变之后主力经商,家财丰厚。建国后,被关押,死在狱中13岁时家庭破败50年代初到甘肃任教,开始创作1957年,发表长诗《大风歌》,成为右派,21岁。此后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劳改和劳教中度过。1979年平反,43岁入宁夏作协1992年,抵押全部资产建镇北堡影视城。大陆作家首富《一个和八个》是镇北堡拍摄的第一部电影还拍摄了《红高粱》《大话西游》《新龙门客栈》张贤亮的反思文学创作多写知识分子的“苦难生活”,这类题材的核心主题就是知识分子的“灵肉冲突”。《灵与肉》谢晋改编《牧马人》《绿化树》中篇1984年题材:知识分子的“苦难”。主人公:(25岁的右派)章永璘1、一方面,?章永璘面对求生的艰难。严重的肠胃饥饿饥饿时的心理、卑贱相,是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如,在马棚中避寒如,饥饿会变成实体,在肚子里横冲直撞,向全身每一根神经喊:要吃、要吃、要吃。如,自制的饭缸它的口径小,饭瓢外面沥沥拉拉的汤汁虽然牺牲了,但由于它的深度,由于用同等材料做成的容器以筒状容器的容量为最大这个物理和几何原理,总使炊事员看起来给我舀的饭要比给别人的少,所以每次舀饭时都要给我添一点。而这“一点”,就比洒在外面的多得多。2、更为严重的是精神的饥饿他靠卑劣的手段活下来:骗过了一个憨厚的老乡,低价换了五斤黄萝卜,挣了两元钱。黄萝卜:1.6元1斤,土豆:2元1斤3斤土豆换5斤黄萝卜采用了才子佳人小说的模式马缨花拯救了他:一个食堂管理员,让他享受一个白面馍馍。章看到这是一个印有美丽的中指指纹的馍馍,落下眼泪。章准备和马结婚,又被重新管教起来,失去联络。小说的反思:知识分子如何面对苦难《绿化树》题记:“我要写一部书。这一部书,将描写一个出身于资产阶级家庭,甚至曾经有过朦胧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的青年,经过‘苦难的历程’,最终变成一个马克思主义的信仰者。”《资本论》使自己从馍馍渣、黄萝卜、咸菜汤中升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