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网络祭祀诈骗防范.pdf
文件大小:154.51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29
总字数:约3.1千字
文档摘要

网网络络祭祭祀祀诈诈骗骗防防范范研研究究

一一、、网网络络祭祭祀祀诈诈骗骗的的现现状状与与危危害害

((一一))网网络络祭祭祀祀活活动动的的兴兴起起背背景景

随着互联网技的普及和数字化生活方式的渗透,网络祭祀逐渐成为公众缅怀逝者的新型方式。其便捷性和突破时空限制的特

点,满足了现代社会快节奏生活下民众的情感需求。根据民政部门统计,2020年以来,全国已有超过200家网络祭祀平台上线

运营,用户规模突破5000万人次。

((二二))网网络络祭祭祀祀诈诈骗骗的的典典型型特特征征

不法分子利用用户的情感脆弱性,通过虚构祭祀服务、伪造纪念页面、诱导高额消费等手段实施诈骗。此类犯罪呈现技伪装

性强、作案链条隐蔽、跨区域特征显著等特点。部分诈骗团伙甚至建立虚假客服系统,形成“引流-诈骗-洗钱”的完整犯罪闭

环。

((三三))社社会会危危害害性性的的具具体体表表现现

网络祭祀诈骗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更严重损害社会诚信体系。2022年某地公安机关破获的案件显示,单起诈骗案涉案金

额高达120万元,受害者中老年人占比达67%。此外,伪造逝者信息、篡改祭祀内容等行为,还可能引发家庭矛盾和文化伦理

争议。

二二、、网网络络祭祭祀祀诈诈骗骗的的主主要要类类型型

((一一))虚虚假假祭祭祀祀平平台台诈诈骗骗

1.仿冒正规平台界面

犯罪团伙通过复制知名祭祀网站页面设计,使用相似域名诱导用户登录。某省网警部门曾查获仿冒网站的源代码相似度

达92%,普通用户难以辨别真伪。

2.虚构服务项目收费

包括设置“虚拟香烛”“电子冥币”等不存在实物对应的收费项目,通过自动续费、隐藏扣款等方式持续敛财。部分平台设置

强制消费机制,用户必须完成指定金额充值才能进行祭祀操作。

((二二))冒冒充充亲亲友友类类诈诈骗骗

1.伪造逝者社交账号

利用黑客技盗取或仿造已故人员社交账号,向其亲友发送祭祀诱导信息。某市反诈中心数据显示,此类案件平均单笔

损失达2.3万元。

2.编造未竟遗愿骗局

虚构逝者生前未完成心愿,要求家属支付特定费用完成“遗愿祭祀”。常见话包括缴纳“天堂心愿金”“往生功德费”等具有

迷惑性的收费名目。

((三三))诱诱导导消消费费型型诈诈骗骗

1.虚拟商品价格欺诈

将普通电子蜡烛、鲜花等素材包装成“开光产品”“大师加持”等噱头,标价可达实体商品的10-20倍。某平台查处的虚拟莲

花灯实际成本不足0.1元,售价却达199元。

2.抽奖返利陷阱

设置祭祀积分兑换、祈福抽奖等活动,通过操纵中奖概率诱导用户持续充值。部分诈骗系统后台预设中奖率为0.01%,

远低于明示概率。

三三、、网网络络祭祭祀祀诈诈骗骗的的防防范范策策略略

((一一))平平台台使使用用前前的的资资质质核核查查

1.官方认证信息查验

通过工信部ICP/IP备案系统核对网站主体信息,确认其经营许可证编号真实有效。正规祭祀平台应同时具备《互联网宗

教信息服务许可证》和《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2.用户评价系统分析

关注平台投诉处理机制和用户真实反馈,特别留意涉及资金安全、隐私泄露的负面评价。建议使用第三方投诉平台数据

进行交叉验证。

((二二))祭祭祀祀过过程程中中的的风风险险防防控控

1.支付环节的注意事项

拒绝扫描来源不明的支付二维码,警惕要求提供短信验证码的异常请求。单次祭祀消费建议控制在200元以内,大额支

付前需通过官方客服热线确认。

2.个人信息保护规范

避免在祭祀页面填写详细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对要求上传逝者死亡证明、火化证明等材料的平台,应核实

其信息采集的必要性。

((三三))遭遭遇遇诈诈骗骗后后的的应应对对措措施施

1.电子证据固定方法

立即对诈骗页面进行全屏截图,保存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电子证据。使用可信时间戳等工具对证据进行区块链存证,

确保证据法律效力。

2.多渠道报案机制

通过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平台、国家反诈中心APP、属地公安机关等多渠道同步报案。涉及跨境支付的案件,应及

时联系收款方所属银行启动止付程序。

四四、、网网络络祭祭祀祀的的法法律律规规制制与与行行业业治治理理

((一一))现现行行法法律律框框架架分分析析

《网络安全法》第46条明确禁止利用网络从事诈骗活动,《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55条规定了欺诈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