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远离手机主题班会学案.pdf
文件大小:161.37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2.72千字
文档摘要

【现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手机用户群体日趋低龄化,校园里,中学生带手机

俨然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目前中学生拥有手机已不是少数,他们把手机作为一种现代化

个性气息与身份的象征,很多人已经把拥有一部手机当作很自然也很必然的事情了。他们用

手机发信息、聊天、玩游戏在学生当中,手机是多种功能的集合体,既是通讯工具,

也是玩具。

手机对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一些学生利用手机在上课、自习、午休

甚至晚上就寝时间发手机短信聊天,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也影响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休

息。

初一新生,由于离家远,换新环境或是与以前的小学同学就读不同的学校或不同的班

里,平时很难碰面,所以要谈心事或学习,他们当中最流行的一句话“有事给我发信息或

打我手机。”

相信在座很多老师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学生平时课外使用手机也就算了,但是慢慢地

形成了把“手机带进课堂”不良氛围。如果遇到学生使用手机,老师一般会非常生气,影

响讲课的情绪。但却没有什么好办法,批评他几句吧,转眼就忘;想要没收,手机又不比小

人书之类的;属贵重物品,很快就得归还;想要禁用,只要学生调了振动,小小手机往课桌

一塞,还是防不胜防。

手机对中学生影响甚大,已经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我们不能弃之不理,这已经是迫

在眉睫需要提出来重点讲解的事情了。

【活动目的】:

1、通过辨析,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并让同学们学会真正用好手机。

2、以探讨合理使用手机作为契机,折射出对一切高科产物都应辨证接受,在使用中真

正体现它的价值。培养同学们看待事物的辨证思想。

【活动地点】:本班教室

【活动过程】:

1、主持人致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的提高,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

联络信息沟通情感的重要工具。同时校园里学生中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时髦,那就是上学带手

机,而且越来越多。那么,这些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对学生自身的成长是否有利呢?有人说:

有。有人说:没有。究竟有没有,众说纷纭。为此我们召开本次主题斑会。

整理为word格式

2、小品:(人物:学生与老师)学生把手机带进教学区肆意拨打,当老师对他批评教

育时,他不但不服管教,还强词夺理,为自己的错误行为辩解。

3、学生自由讨论(从小品中引发出思考,进而对手机的“利”与“弊”展开讨论)。

4、辩论会:辩论双方就小品中的问题“学生带手机进教学区的利与弊”展开。正方阐

述了“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弊大于利”的观点,反方阐述“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利大于弊”的

观点。

5、现场调查。

6、主持人引导同学对本次主题班会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拓展到对待电话,对待网络

以及一切新生事物)。

7、学生使用手机“危害大汇操”。(你一言我一语)

①、影响休息。短信闲聊,贻误学业;不良信息,污染心灵;

②、攀比成风。因为手机型号在不断翻新,外形、功能、价钱都能成为比较对象,攀

比心理自然会影响到学习和学生的心态。在这种情况下添置手机,会助长青少年不正确的价

值观和消费心理。

③、影响学校治安。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带手机入校,校内失窃案也时有发生,同时

校外的“克米”份子也把目光转向了手机。

④、手机为考生考试作弊提供了条件,曾发现有些考生的答卷选择题全对,而简答题

则一窍不通。

⑤、手机对人有辐射。由于青少年的耳朵和颅骨比成年人更小、更薄,因此,中学生

使用手机时,大脑吸收的辐射比成年人要高出50%。手机辐射会对脑部神经造成损害,引起

头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失调

8、主持人结束语:中学生拥有手机已经是一种趋势,处于青少年时期的我们辨别事物

的能力还不是很强,要用辨证的观点去对待新事物;我们应该有清醒的认识,手机只能作为

联系家人和维系朋友之间友谊的一种方式,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尤其是在校园里,手机应

禁止进课室;或者只能放学后才能开机,我们应该学会在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使用手机,不能

沉迷在信息和玩手机游戏当中,只有真正用好了手机,才能把学习搞好;再说,我们是消费

者,还要向家长拿生活费,手机引发的安全隐患和攀比心理,希望大家不要被手机所奴役和

操控,应该人对手机有绝对的支配权。

整理为word格式

附:(调查报告表)

1、你拥有一部手机或小灵通吗?

A、有B、没有

2、如果目前你没有手机的话,你会考虑要一部吗?

A、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