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pptx
文件大小:2.83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5.08千字
文档摘要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

护理专家共识(2024)

动态演示版(专题培训、大字版)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2024)

1.概述

2.共识内容

2.1识别

2.2监测

2.3防控策略

2.4急救与护理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1.概述

1.颅内压增高(ICH)是指颅脑损伤、脑肿瘤、脑血管病、脑积水、脑梗死及颅内炎症等病理损害发展至一定阶段,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导致颅内压持续超过

2.重症神经系统疾病患者ICH的发生率高达40%~82%,难以控制的ICH病死率达

92%~100%,是神经系统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

从而引起的相应综合征。

(1mmHg=0.133kPa),

成人重症患者ICH防控护理包

括4个部分:

1.识别

2.监测

3.防控策略

4.急救与护理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2.共识内容

颅内压增高

危险因素症状与影像学特征

识别

监测

防控

急救与护理

早期识别脑疝

出现库欣三联征、意识状态、瞳孔变化

头痛、恶心、呕吐、脑组织肿胀、脑沟及意识及瞳孔改变等脑裂变小或消失等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流程

脱水药物的并发症预防

使用与处理

意识状态及瞳孔生命体征有创颅内压

急救配合:2~3名医护人员配合

手术护理:脑脊液外引流和去骨瓣减压

护理操作相关危险因素

气道管理与

机械通气

减轻疼痛防止躁动

目标温度

管理

疾病危险因素

胸疝的急救

体位变换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2.1识别

2.1.1危险因素

护士应明确成人重症患者ICH的疾病及常见护理操作相关的危险因素,避免发生ICH

颇腔内容物体积或量增加,如脑出血、脑水肿、脑积水、颅内静脉回流受阻或过度灌注等;

颅腔容积缩小,如颅内占位性病变、颅骨大片凹陷性骨折等;其他,如中毒、颅内感染性及

患者头颈部过度扭曲、体位引流、发热、呼吸道不通畅、咳嗽、吸痰、振动排痰、扣背、情

绪激动、便秘、疼痛、尿潴留等。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2.1识别

2.1.2症状与影像特征

ICH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头痛、恶心、呕吐、复视、强迫头位,继而出现意识障碍、瞳

孔改变、视乳头水肿等。

①头部CT或核磁显示脑组织肿胀、脑沟、脑裂变小或消失,脑室或脑池受压变形,中

②护士应掌握ICH的临床表现,了解典型影像学特征,当存在严重颅内病变和显著ICH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2.2监测

2.2.1意识状态及瞳孔

意识状态及瞳孔变化是ICH的典型症状,应采用格拉斯昏迷评分(GCS)或全面无

反应性(FOUR)量表进行意识状态的评估。

对患者瞳孔的大小、形状及对光反射进行评估,当患者发病在24h内、出现凝视、瞳孔

改变(瞳孔不对称、单侧或双侧瞳孔固定和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时,至少每15min评估1次意识状态和瞳孔变化,警惕发生脑疝。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2.2监测

2.2.2生命体征

护士应严密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与节律、血氧饱和度、体温、呼气末二氧

当患者出现血压增高伴心率减慢、呼吸改变的库欣三联征时,常为脑疝的前兆。

化碳分压。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2.2监测

2.2.3有创颅内压

2.2.3.1监测指征

急性重症脑损伤伴ICH、影像学检查证实存在严重颅内病变和显著ICH征象等。

2.2.3.2监测部位

推荐在脑室、脑实质内、硬膜下和硬膜外行有创颅内压颅内压监测,其中脑室测压是有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2.2监测

2.2.3有创颅内压

2.2.3.3目标颅内压

护士应掌握颅内压的正常范围,成人颅内压正常范围为5~15mmHg,应避免颅内压

20mmHg持续30min以上,或颅内压25mmHg持续10min以上,或颅内压

30mmHg持续5min以上。

2.2.3.4校准及维护

①仰卧位时,宜将外耳道作为零基准线;侧卧位时,宜将眉心平面作为零基准线。

②推荐在测压前、改变体位或中断颅内压监测时对监测仪校零,在监测过程中每1~2h重新校零。监测时息者头部垫无菌巾,将头部偏向一侧,避免发生脑脊液漏、感染、皮肤损伤等,探头留置时间为7~14d,若颅内压5mmHg,应观察探头是否脱出、有无脑脊液引流过度、脑脊液漏或脱水药物使用过量的情况。

珍疗指南专家共识

2.3防控策略

2.3.1体位变换

2.3.1.1体位摆放

ICH患者应拾高床头30°,不宜超过45°,保持头颈处于中线位置,减少颈部过度屈曲

2.3.1.2翻身频次

翻身时颅内压可能会短析升高,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病情确定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