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高中政治单元说课稿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单元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一主题,以高中政治必修3教材为基础,结合当前法治建设实际,旨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掌握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培养法治意识,提升政治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提高法律素养,使其能够运用法治思维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积极参与法治建设;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法治信仰,为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贡献力量。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包括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基本内涵;
②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等;
③分析依法治国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理解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①理解法治思维的形成过程,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培养法治思维;
②探讨依法治国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如法律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正义、公民权利保障等;
③分析法治建设与个人行为的关系,引导学生将法治理念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笔记本电脑、音响设备。
课程平台:高中政治课程资源库、在线教育平台。
信息化资源:法治新闻报道、法律案例视频、法律法规文本。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法治知识竞赛。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播放一段关于法治建设的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关注法治话题。
2.提出问题:观看结束后,提问学生:“法治建设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
3.学生回答:请学生分享自己对法治建设的认识,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主题。
二、讲授新课(20分钟)
1.教学目标: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2.教学内容:
①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②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行政、公正司法。
3.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
4.教学过程:
a.讲解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内涵,用时5分钟。
b.分析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用时5分钟。
c.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法治原则,用时5分钟。
d.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将法治理念融入日常生活,用时5分钟。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练习内容:法治知识问答。
2.教学方法:小组竞赛。
3.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法治知识问题,每组派代表回答,用时5分钟。
b.根据回答情况,评选出最佳小组,用时5分钟。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内容:法治建设与个人行为的关系。
2.教学方法:提问、学生回答。
3.教学过程:
a.教师提问:“法治建设与个人行为有什么关系?”
b.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强调法治观念的重要性。
五、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1.教学内容:法治思维的形成过程。
2.教学方法: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3.教学过程:
a.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法治建设过程中的场景,用时2分钟。
b.学生分享角色扮演的感受,教师总结法治思维的形成过程,用时3分钟。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教学内容:法治信仰的树立。
2.教学方法:讨论、分享。
3.教学过程:
a.教师提出问题:“如何树立法治信仰?”
b.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并强调法治信仰的重要性。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2.作业布置:请学生课后查阅相关法律法规,了解法治建设在我国的进展。
教学时长:45分钟
知识点梳理
1.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要义
-法治国家:国家的治理活动依法进行,法律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
-法治政府:政府的权力来源于法律,政府行为依法进行,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法治社会:社会管理和服务依法进行,社会秩序良好,公民遵守法律,维护社会和谐。
2.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所有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平等地适用法律,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依法行政: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公正司法:司法机关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保障法律的正确实施。
-权责统一:权力与责任相统一,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时,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
3.法治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
-法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