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docx
文件大小:15.58 KB
总页数:3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2.28千字
文档摘要

8《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我们受特殊保护》第一课时

2.教学年级和班级:六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3.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时旨在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规则意识和道德素养。通过学习《我们受特殊保护》,学生能够认识到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同时,培养学生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内容:重点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基本条款,如身心健康权、教育权、隐私权等,让学生明白法律是如何确保未成年人权益的。

-掌握自我保护的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角色扮演,使学生了解在遇到危险时如何寻求帮助、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教学难点

-法律意识的形成:由于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限制,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和规则有一定难度,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形成法律意识。

-自我保护行为的实践:学生将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需要通过模拟和讨论来提升实际操作能力,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价值观的引导:在讲解法律保护的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理解尊重他人、关爱他人的重要性,这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例如,在讨论隐私权时,如何让学生理解在尊重他人隐私的同时,也要保护自己的隐私。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拥有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统编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的图片、图表和视频,以及典型案例分析材料。

3.教学辅助工具:使用PPT展示相关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提供讨论板和记事本,以便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记录观点和总结。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未成年人受保护的公益广告,引发学生对未成年人保护问题的关注。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到的法律基础知识,如公民权利和义务,为学习本节课内容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基本条款,如身心健康权、教育权、隐私权等,结合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法律如何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案例,如校园欺凌、网络诈骗等,帮助学生理解法律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的作用。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法律知识保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关于未成年人保护的宣传海报或宣传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指导:对学生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解答,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未成年人保护的重要性。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课后阅读《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章节,了解法律的具体规定。

-鼓励学生和家长一起讨论如何共同保护未成年人的权益,提高家庭保护意识。

6.拓展活动(约10分钟)

-组织学生参观法院或警察局,让学生亲身感受法律的力量和执法人员的辛勤工作。

-邀请法律工作者或警察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法律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课后反思(约5分钟)

-教师对本次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参考。

六、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未成年人保护法》全文:鼓励学生阅读法律全文,深入了解法律条文,增强法律意识。

-《儿童权利公约》:介绍联合国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让学生了解国际社会对儿童权益的重视。

-《青少年法律知识问答》:收集整理关于未成年人法律问题的常见问答,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法律困惑。

-《未成年人犯罪预防与教育》:探讨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

-《校园欺凌的预防和应对》:介绍校园欺凌的定义、危害及预防方法,引导学生建立和谐校园。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组织学生开展“我为未成年人保护献一策”活动,鼓励学生提出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建议和措施。

-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如关爱留守儿童、帮助贫困学生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提高学生对法律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习兴趣。

-邀请家长参与学校举办的“家庭教育讲座”,共同探讨如何为未成年人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