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们的校园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课为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我们的校园”第二课时,旨在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校园环境,培养良好的校园生活行为习惯。设计思路围绕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课本内容,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增强道德观念,提高法治意识。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增强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观察、表达和沟通能力,促进人际交往和谐;发展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对校园生活充满好奇,对周围环境和同学关系较为敏感。在知识层面,学生对校园的构成元素和基本规则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认识。能力方面,学生的观察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正在形成中,需要教师引导和培养。素质上,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有待提高。行为习惯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不遵守纪律、不尊重他人的现象,需要通过道德与法治教育进行引导和纠正。这些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首先,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习兴趣;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升沟通能力;最后,强化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营造和谐的校园氛围。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音响设备、实物教具(校园模型、图片、卡片等)。
2.课程平台:学校内部教学平台,用于发布课程资料和作业。
3.信息化资源:校园环境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网络资源链接。
4.教学手段:情景模拟、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游戏互动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通过播放校园生活片段的视频,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为什么?”
-教师总结:“是的,我们的校园很美丽,很温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二课时,探索我们的校园,了解校园里的规则和礼仪。”
2.讲授新知(20分钟)
-情景模拟:教师扮演校园里的不同角色,如老师、同学、保安等,模拟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况,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应对。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以下问题:
-在校园里,我们应该遵守哪些规则?
-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
-遇到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
-角色扮演: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其他小组观察并给出建议。
-教师总结:根据学生的讨论和角色扮演,总结校园生活中的规则和礼仪,如排队、礼貌用语、爱护公物等。
3.巩固练习(10分钟)
-游戏互动:设计“校园规则大富翁”游戏,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校园规则,巩固所学知识。
-实物操作:使用校园模型,让学生指出校园内的不同区域,并说明每个区域的特点和规则。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校园规则和礼仪的重要性。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校园规则?你们觉得这些规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教师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校园里要遵守规则,尊重他人,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校园更加和谐。”
5.作业布置(5分钟)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自己所在的校园,找出校园中的规则和礼仪,并记录下来。
-下节课,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会,互相学习。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校园安全知识:介绍校园内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防溺水等,以及相应的安全知识和自救方法。
-校园文化活动:介绍学校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如运动会、文艺汇演、读书节等,让学生了解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校园环境建设:探讨校园环境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共同维护校园环境的整洁和美观。
2.拓展建议:
-安全教育:组织学生观看校园安全相关的教育视频,如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校园文化活动参与: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增强团队协作能力和艺术素养。
-校园环境调查:引导学生进行校园环境调查,了解校园环境现状,提出改善建议,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校园历史了解: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增强学生的校园归属感和自豪感。
-校园植物认知: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植物认知活动,了解校园内的植物种类和特点,增强学生的自然观察和生态保护意识。
-校园建筑探索:引导学生探索校园内的建筑特色,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校园艺术欣赏:组织学生参观校园内的艺术作品,如绘画、雕塑等,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