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6单元 18 慈母情深(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docx
文件大小:19.2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3.57千字
文档摘要

第6单元18慈母情深(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同步教学(统编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意图

本节课《慈母情深》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和深沉,培养学生的情感共鸣和感恩意识。通过分析课文,使学生了解母亲辛勤劳动的艰辛,体会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力量。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核心素养目标

1.文本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感知母爱的真挚与伟大。

2.情感态度:引导学生体会亲情,培养感恩意识,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

3.语言运用: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会运用具体事例表达情感。

4.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课文,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5.文化自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前期,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情感体验逐渐丰富,但同时也面临情感波动和独立意识的萌芽。在语文学习方面,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初步分析课文内容,但对细腻的情感描写和深层次的主题理解还需进一步引导。

知识方面,学生对母爱这一主题已有一定的认知,但在深入体会母亲的无私奉献和家庭的温暖方面,还需要教师引导。能力上,学生的表达能力正在提升,但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的结合能力仍有待加强。在素质方面,学生的情感素质正在形成,但感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还需通过具体案例来培养。

行为习惯上,五年级学生普遍具有较好的学习态度,但个别学生可能存在注意力不集中、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这些行为习惯对课程学习有直接影响,可能导致课堂参与度不高,影响教学效果的达成。

因此,在教学《慈母情深》这一课时,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互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他们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慈母情深》课文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以及体现母爱的诗词,用于情感共鸣。

3.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用于板书和互动。

4.教室布置:设置小组讨论区,便于学生交流分享感受,同时保持教室整洁,营造温馨的学习氛围。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慈母情深》的课文预习要求,包括阅读课文,思考“母爱”这一主题。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课文内容,设计问题如“你觉得母亲的爱体现在哪里?”等,引导学生思考。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微信或作业平台查看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学生有所准备。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阅读课文,初步感受母爱的情感。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独立思考预习问题,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初步理解。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预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阅读和思考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微信群进行预习资源的分享和进度监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关于母爱的视频,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讲解知识点:讲解母爱在不同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分析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组织课堂活动:进行“我最感动的一次母爱故事”分享会,让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积极参与分享会,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讲解母爱主题的文学特点。

实践活动法:通过分享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母爱的伟大。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母爱的主题,提高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母爱的日记或作文。

提供拓展资源:推荐阅读与母爱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视频。

学生活动:

完成作业: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巩固学习内容。

拓展学习:学生利用推荐资源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通过作业和拓展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反思总结法:通过作业和拓展学习,引导学生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对母爱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在本节课《慈母情深》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取得了以下学习效果:

1.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提升:

-学生对课文《慈母情深》的内容有了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情感基调。

-学生掌握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情感的方法,能够从细节描写中感受母爱的伟大。

-学生提升了阅读理解能力,能够从文字中提炼出关键信息,形成自己的见解。

-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具体的例子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提高了书面表达和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