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做米饭》(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皖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
《7做米饭》(说课稿)-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皖教版
本节课主要围绕皖教版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7做米饭》展开。课程内容包括米饭的种类、制作过程、所需材料以及制作技巧等。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米饭的制作方法,培养生活实践能力,增强对传统美食文化的认识。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劳动技能和传统文化理解等核心素养。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做米饭,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对传统饮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意识。同时,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将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增强团队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米饭的种类识别:学生能够准确识别不同种类的米饭,如长粒米、短粒米等。
2.米饭制作过程:学生掌握从选米、浸泡、淘米到蒸煮的完整制作流程。
难点:
1.米饭的浸泡时间控制:学生需要掌握不同种类米饭的浸泡时间,以保证米饭的口感。
2.蒸煮火候把握:学生需要学会根据米饭的种类和数量调整蒸煮的时间和火候。
解决办法:
1.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浸泡时间对米饭口感的影响,从而掌握合适的浸泡时间。
2.引导学生观察蒸煮过程中的米饭变化,通过小组讨论和教师示范,共同确定合适的蒸煮时间和火候。同时,利用计时器和温度计等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火候控制的重要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7做米饭》教材,以便跟随课程内容进行学习。
2.辅助材料:准备与米饭种类、制作步骤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实验器材:准备米、水、蒸锅等实验器材,确保每个小组都能进行实际操作。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和实验操作台,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学过程设计
【用时:45分钟】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展示一张关于米饭文化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米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2.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米饭的种类有哪些?米饭是如何制作的呢?
3.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引入本节课的主题《7做米饭》。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教学目标:了解米饭的种类、制作过程、所需材料以及制作技巧。
2.教学内容:
a.米饭的种类:介绍长粒米、短粒米等不同种类的米饭。
b.米饭制作过程:讲解从选米、浸泡、淘米到蒸煮的完整制作流程。
c.制作技巧:教授如何掌握浸泡时间和蒸煮火候,保证米饭口感。
3.教学方法:讲解结合示范,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动手操作。
三、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内容:分组进行米饭制作比赛,每组选出代表进行操作。
2.练习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米饭制作,并记录操作过程。
3.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课程,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并点评,强调重点内容。
五、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米饭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2.学生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六、核心素养拓展(5分钟)
1.介绍我国传统饮食文化,让学生了解米饭在我国饮食文化中的地位。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饮食文化传承下去?
七、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2.布置作业: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动手制作一种米饭,并记录制作过程。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a.米饭的营养价值:介绍米饭的营养成分,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以及其对人体的益处。
b.不同地区米饭的制作特色:研究不同地区(如江南、东北、西南等)的米饭制作方法,如东北的酸菜炖饭、江南的八宝饭等。
c.米饭的历史文化:探讨米饭在我国的历史演变,包括古人的饮食习惯、农业发展对米饭的影响等。
d.现代米饭的创新:了解现代科技对米饭制作的影响,如电饭煲、高压锅等现代厨房用具的使用。
2.拓展建议:
a.学生可以查阅相关书籍或资料,了解米饭的营养价值和历史文化。
b.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调查,了解自己家乡或感兴趣地区的米饭制作特色,并制作成报告或小册子。
c.安排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如参观当地米厂或农业科技园区,让学生亲身感受米饭的生产过程。
d.鼓励学生尝试创新米饭的制作方法,如开发新的米饭菜品、设计米饭主题的食谱等。
e.通过网络或图书馆资源,查找关于米饭的烹饪技巧和健康饮食的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烹饪技能和健康意识。
f.结合科学课程,探讨米饭的化学成分和烹饪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g.引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