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教材分析
《负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本节课内容为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中关于负数的初步认识。通过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理解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表示方法,初步掌握负数的加减运算,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教材内容与生活紧密相连,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与运算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活动,培养对负数概念的理解和抽象思维能力。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等核心素养。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负数;
②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包括数轴上的表示和符号表示;
③理解负数加减法的意义,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教学难点,
①理解负数的引入背景和意义,建立负数与实际情境的联系;
②负数加减法运算中符号规则的掌握和应用,尤其是在异号相加和同号相加的情况;
③将负数概念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或学习资料,包括五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如表示温度变化的数轴图、表示海拔高度的图表等。
3.实验器材:准备数轴模型、正负号标记卡片等,以便学生在操作中直观感受负数的概念。
4.教室布置:布置教室环境,设置分组讨论区,确保学生能够自由交流,同时准备实验操作台,方便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老师站在讲台前,微笑着与学生打招呼:“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新的数学概念——负数。大家平时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温度低于零度、海拔高度等,这些都是负数的例子。”
2.学生积极回答,老师引导:“很好,大家已经对负数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加减运算。”
二、新课讲授
1.负数的意义
(1)老师出示数轴,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请大家看这个数轴,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正数和负数。现在,我们假设温度为零度,那么零度以上的温度就是正数,零度以下的温度就是负数。”
(2)学生跟随老师观察数轴,并尝试用正负号表示温度。
(3)老师总结:“通过观察数轴,我们可以发现,负数表示的是零度以下的温度。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情况可以用负数来表示呢?”
(4)学生举例,老师点评并总结。
2.负数的表示方法
(1)老师出示正负号标记卡片,引导学生认识:“同学们,这就是我们常用的正负号。正号表示正数,负号表示负数。”
(2)学生跟随老师认识正负号,并尝试用正负号表示生活中的负数。
(3)老师讲解:“在表示负数时,我们通常在数字前面加上负号。比如,零下5度可以表示为-5℃。”
(4)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并纠正。
3.负数的加减运算
(1)老师出示加减法算式,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今天我们还要学习负数的加减运算。请大家看这个算式:-3+5。”
(2)学生跟随老师观察算式,并尝试说出运算结果。
(3)老师讲解:“在这个算式中,-3表示零下3度,5表示零上5度。那么,这个算式的结果是多少呢?”
(4)学生回答,老师点评并总结:“这个算式的结果是2,表示零上2度。”
(5)老师继续讲解:“在负数的加减运算中,我们只需要关注数字的大小,忽略正负号。如果两个负数相加,结果仍然是负数;如果负数与正数相加,结果取决于它们的大小。”
(6)学生练习,老师点评并纠正。
三、课堂练习
1.老师出示练习题,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练习,老师巡视指导。
3.学生展示答案,老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小结
1.老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负数的意义、表示方法以及加减运算。希望大家能够熟练掌握这些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
2.学生回顾所学,老师点评并鼓励。
五、课后作业
1.老师布置课后作业:“请大家完成教材中的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认真完成作业,老师检查并指导。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理解负数的意义:
学生能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负数的概念,如温度低于零度、海拔高度、借贷关系等,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数感。
2.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学生学会了用数轴和正负号来表示负数,能够正确地写出负数的表达式,如-3℃表示零下3度,-5米表示海平面以下5米。
3.负数加减运算:
学生能够正确进行负数的加减运算,包括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以及正负数与0的运算。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