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为教学内容,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小数加减法的必要性。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用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会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处理。
解决办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降低计算难度。
2.采用分步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3.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进位和借位技巧。
4.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帮互助,共同解决计算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打印机、彩色打印纸。
2.课程平台:数学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小数加减法教学视频、相关教学课件、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库。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小数点模型、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生活中的小数应用实例视频,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小数?它们有什么用?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小数点模型,讲解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和意义。
-通过实例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对齐小数点的重要性。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小数点模型,练习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
-教师展示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小数加减法练习题,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教师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学生再次练习,教师点评并给予个别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中的细节,如小数点位置、进位和借位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对齐小数点、计算进位和借位等基本步骤。
2.能力提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3.思维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4.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团队合作:在小组练习环节,学生学会了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6.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查找资料、请教同学和老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7.评价与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和练习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8.情感态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信心得到提升,愿意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①小数加减法计算步骤:
-对齐小数点
-按位相加或相减
-处理进位和借位
②小数点位置和意义:
-小数点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小数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整数部分
-小数点右边的数字表示小数部分
③进位和借位处理方法:
-当低位相加满十时,向前一位进一
-当低位相减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