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docx
文件大小:16.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1.76千字
文档摘要

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说课稿)-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设计以“第七单元小数加减法”为教学内容,通过实际生活情境引入,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小数加减法的必要性。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采用情境教学、合作探究等方法,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感受小数在生活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

3.培养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学会用小数进行简单的计算和问题解决。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难点:小数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和借位处理。

解决办法:

1.通过生活实例和直观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降低计算难度。

2.采用分步教学法,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步骤。

3.设置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熟练掌握进位和借位技巧。

4.鼓励学生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和互帮互助,共同解决计算中的难点问题。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电子白板、计算机、打印机、彩色打印纸。

2.课程平台:数学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

3.信息化资源:小数加减法教学视频、相关教学课件、小数加减法练习题库。

4.教学手段:实物教具(小数点模型、计数器)、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学习材料。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播放生活中的小数应用实例视频,如购物、烹饪等,引导学生关注小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小数?它们有什么用?

-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

2.讲授新知(20分钟)

-教师展示小数点模型,讲解小数点在数中的位置和意义。

-通过实例讲解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强调对齐小数点的重要性。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小数点模型,练习小数加减法的基本计算。

-教师展示进位和借位的处理方法,通过动画或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学生分组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10分钟)

-学生独立完成小数加减法练习题,教师随机抽取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教师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强调易错点。

-学生再次练习,教师点评并给予个别指导。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和注意事项。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疑问。

-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5.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小数加减法练习题,要求学生完成并提交。

-提醒学生注意作业中的细节,如小数点位置、进位和借位等。

-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包括对齐小数点、计算进位和借位等基本步骤。

2.能力提升: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小数加减法进行计算,提高了数学应用能力。

3.思维发展: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

4.学习习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了认真审题、仔细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

5.团队合作:在小组练习环节,学生学会了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增强了团队协作能力。

6.自主学习: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主动查找资料、请教同学和老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7.评价与反思:学生在完成作业和练习后,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思,不断调整学习方法。

8.情感态度: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信心得到提升,愿意主动探索数学知识。

板书设计

①小数加减法计算步骤:

-对齐小数点

-按位相加或相减

-处理进位和借位

②小数点位置和意义:

-小数点分隔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

-小数点左边的数字表示整数部分

-小数点右边的数字表示小数部分

③进位和借位处理方法:

-当低位相加满十时,向前一位进一

-当低位相减不够减时,向前一位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