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变色转盘(说课稿)-2023-2024学年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全国通用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2变色转盘”为主题,结合一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合作交流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并掌握2的倍数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连,注重实践操作与理论知识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逻辑推理和数据分析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增强对数字的感知,提高对几何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发展逻辑推理思维,同时学会运用数据分析方法解决问题,为后续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掌握2的倍数特征,能够识别和描述2的倍数的规律。
难点:理解并运用2的倍数的性质进行简单的计算和判断。
解决办法:
1.通过实际操作活动,让学生直观感受2的倍数的特征,如通过数数、圈点等方式,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2的倍数的规律。
2.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逐步深化对2的倍数性质的理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动画演示2的倍数的变化过程,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
4.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突破难点,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操作和动画展示2的倍数的规律,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2.互动探究法,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3.游戏教学,通过“找朋友”等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练习识别和判断2的倍数。
4.使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强学生对2的倍数的感知和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5分钟)
1.创设情境:出示两个颜色不同的转盘,一个转盘上的数字为1、2、3、4,另一个转盘上的数字为2、4、6、8。
2.提出问题:比较两个转盘上的数字,它们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思考数字的倍数关系。
3.引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索2的倍数的特征。
二、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2的倍数的定义:2的倍数就是能被2整除的数。
2.通过实例展示2的倍数的规律:例如,4是2的倍数,因为4除以2等于2;6也是2的倍数,因为6除以2等于3。
3.引导学生观察2的倍数的特征:个位数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4.利用多媒体展示2的倍数的分布图,让学生直观理解。
三、巩固练习(10分钟)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识别2的倍数。
2.教师巡视指导,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纠正。
四、课堂提问(5分钟)
1.提问:你能找出5个2的倍数吗?
2.提问:如果有一个数不是2的倍数,它可能是几的倍数?
3.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五、师生互动环节(15分钟)
1.小组合作:每组学生选择一个数字,讨论这个数字的倍数特征。
2.小组汇报:每组选派代表分享讨论结果,其他小组补充和评价。
3.教师点评: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解决问题(5分钟)
1.教师展示一个实际问题:如何快速找出一个数的2的倍数?
2.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3.学生分享解答,教师总结。
七、核心素养能力的拓展要求(5分钟)
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利用2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学生思考并举例,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学过程总结:
知识点梳理
1.**2的倍数定义**:
-2的倍数是指可以被2整除的数。
-任何整数乘以2都得到一个2的倍数。
2.**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数为0、2、4、6、8的数是2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的十位是偶数,那么这个数一定是2的倍数。
-如果一个数的个位和十位之和是偶数,那么这个数是2的倍数。
3.**2的倍数的规律**:
-2的倍数在自然数中均匀分布,每相邻两个2的倍数相差2。
-2的倍数是连续的,不存在跳过的情况。
4.**2的倍数的应用**:
-在生活中,2的倍数用于测量、计算和估算,如长度、面积、重量等。
-在数学计算中,利用2的倍数可以简化运算,如乘法和除法。
5.**2的倍数的识别和判断**:
-通过观察数字的个位或十位来快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2的倍数。
-通过实际操作,如圈点或数数,帮助学生理解和识别2的倍数。
6.**2的倍数与偶数的联系**:
-2的倍数也是偶数,但并不是所有偶数都是2的倍数(例如,100是偶数但不是2的倍数,因为它是50的倍数)。
7.**2的倍数的数学性质**:
-两个2的倍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