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9探究秋叶的秘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设计思路
本课《9探究秋叶的秘密》以一年级上册科学苏教版教材为基础,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秋叶,了解秋叶的特点和变化。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2.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观察秋叶的外观特征和变化。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在小组探究中学会分享和合作。
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通过实验探究,初步了解生物现象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认识秋叶的常见特征,如颜色、形状、质地等。
②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让学生体验秋叶在干燥和湿润环境下的变化,理解水分对秋叶的影响。
2.教学难点,
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观察秋叶,发现秋叶的变化与季节、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②帮助学生理解水分蒸发导致秋叶干燥的原理,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这一过程。
③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能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分析结果。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科学》教材。
2.辅助材料:准备秋叶图片、树叶形状图表、秋季自然风光视频等。
3.实验器材:准备干湿实验盒子、放大镜、剪刀、透明塑料袋等。
4.教室布置:设置分组讨论区,准备实验操作台,确保安全整洁。
五、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环节(5分钟)**
1.情境创设: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秋天的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描述秋天的变化,激发学生对秋天的好奇心。
2.提出问题: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秋天看到了哪些不同的植物变化?你们想知道为什么树叶会变黄吗?”
3.引导思考: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秋叶变化的可能原因,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铺垫。
**讲授新课(15分钟)**
1.讲解秋叶特点:教师讲解秋叶的颜色、形状、质地等基本特征,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图片。
2.观察实验:教师展示干湿实验盒子,讲解实验步骤,指导学生观察秋叶在干燥和湿润环境下的变化。
3.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到的现象,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巩固练习(15分钟)**
1.练习环节:教师分发树叶形状图表,让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秋叶形状进行分类,并尝试画出不同的秋叶。
2.小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秋叶,讨论其特点,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
3.展示交流:每组派代表展示报告,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课堂提问(5分钟)**
1.教师提问:“为什么秋天的树叶会变黄?”
2.学生回答,教师点评并总结,强调水分对秋叶的影响。
3.教师提问:“除了水分,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秋叶的变化?”
4.学生回答,教师引导思考,为拓展探究做准备。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实验假设,如“增加水分是否能让秋叶恢复绿色?”
2.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
3.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安全操作。
4.结果分享:每组分享实验结果,全班讨论实验现象和结论。
**总结提升(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水分对秋叶的影响。
2.学生回顾课堂所学,分享自己的收获和体会。
3.教师提出拓展探究的方向,如“研究不同季节的树叶变化”。
**教学反思(5分钟)**
1.教师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包括学习方法和情感体验。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教师点评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继续观察和探究。
**用时总计:45分钟**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观察能力提升:通过观察秋叶的颜色、形状、质地等特征,学生能够更加细致地观察周围的自然环境,培养了对细节的敏感度和观察能力。
2.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在实验环节中动手操作,学会了使用实验器材,掌握了简单的实验步骤,提高了实践操作能力。
3.思维能力发展:在讨论和分享环节,学生需要思考秋叶变化的原因,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培养了逻辑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4.合作交流能力: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尊重他人观点,提高了合作交流和沟通能力。
5.科学素养增强: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秋叶的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了水分对秋叶的影响,增强了科学素养。
6.情感态度转变: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到了科学探究的乐趣,激发了亲近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7.知识掌握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