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四单元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docx
文件大小:17.56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2.59千字
文档摘要

第四单元10《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第一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授课内容

授课时数

授课班级

授课人数

授课地点

授课时间

设计思路

本课以《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为主题,通过情境导入、小组合作、案例分析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污染的类型、危害及防治措施。结合四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通过学习环境污染相关知识,学生能够增强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学会从自身做起保护环境;同时,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和环境权益。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了解环境污染的基本类型和主要来源;

②认识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和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③掌握基本的环保措施和方法,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用电等。

2.教学难点,

①理解环境污染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复杂关系;

②培养学生从个人行为出发,思考如何减少环境污染的实践能力;

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观念,形成环保行为的自觉性。

教学资源准备

1.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本节课所需的教材《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

2.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环境污染图片、图表、环保法规视频等多媒体资源。

3.实验器材:准备垃圾分类模拟箱、环保标识卡片等,用于学生互动和游戏化学习。

4.教室布置:布置分组讨论区,设置环保知识角,提供书写材料和展示板。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播放一段关于环境污染的动画或短片,提问学生:“你们看到了什么?你们觉得环境污染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回顾旧知: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环保知识,如节约用水、节约用电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环境污染的类型、来源、危害及防治措施。

-环境污染的类型: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等。

-环境污染的来源:工业排放、生活污水、农业化肥、交通尾气等。

-环境污染的危害:影响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系统、加剧气候变化等。

-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节能减排、垃圾分类、植树造林、法律法规等。

-举例说明:结合实际案例,如雾霾天气、水污染事件等,帮助学生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从自身做起,减少环境污染。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动手制作环保海报,展示他们了解到的环保知识和措施。

-教师指导:巡视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鼓励。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环保,共同保护我们的家园。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讨论如何减少家庭生活中的环境污染。

-鼓励学生记录下自己在家里采取的环保措施,并分享给同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互动性,适时调整教学节奏,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为保护环境贡献力量。

知识点梳理

1.环境污染的类型

-空气污染:包括工业废气、汽车尾气、燃煤等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水污染:包括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污染物排放。

-土壤污染:包括工业废弃物、农药化肥、重金属等造成的污染物渗入土壤。

-噪声污染: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噪声等造成的环境噪声。

2.环境污染的来源

-工业排放:工厂、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等。

-生活污水:居民生活中产生的废水、垃圾等。

-农业污染: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化肥等造成的污染。

-交通污染:汽车、飞机、船舶等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等。

3.环境污染的危害

-影响人体健康:空气污染可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等;水污染可导致消化系统疾病、皮肤病等。

-破坏生态系统:污染物质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生态平衡。

-加剧气候变化:温室气体排放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4.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节能减排:推广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垃圾分类: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实现资源化利用。

-植树造林: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空气质量。

-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

5.环保意识与法治观念

-环保意识: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危害,自觉采取环保行动。

-法治观念:了解环保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和环境权益。

6.环保行为实践

-节约用水用电:减少浪费,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