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我当小厨师——分数的初步认识第1课时《分数的初步认识》(说课稿)-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青岛版(五四学制)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分数的初步认识。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分数单位、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概念,对“平均分”这一概念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单位,并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数感、符号意识和几何直观。通过操作分数单位,让学生体验分数的直观含义,增强对分数大小的感知。同时,通过比较分数大小的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此外,培养学生数学表达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分数知识。
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三年级学生对分数的认识处于初步阶段,他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小数的概念,具备基本的平均分和比较大小的能力。此外,学生对于分数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知道蛋糕、饼干的分割可以表示分数。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对与生活相关的数学问题尤其感兴趣。他们具有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直观思维能力,但在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时可能存在困难。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直观操作和形象思维,而部分学生则更习惯于逻辑推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学生在学习分数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包括理解分数的含义、区分分子和分母、以及比较分数的大小。特别是在理解分数单位时,学生可能会感到困惑,因为分数单位不像整数那样直观。此外,学生可能难以将分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情境相结合,这在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时会成为挑战。因此,教学中需要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例,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困难。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平台、电子白板
-信息化资源:分数图片、动画演示分数分割
-教学教具:圆形纸片、彩色卡纸、剪刀
-教学手段:实物操作、小组合作、游戏互动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如PPT、视频、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例如,预习《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教师可以提供分数的起源和简单解释的视频,以及分数的基本概念说明。
-设计预习问题:围绕分数的初步认识,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
问题如:“你见过分数吗?它们在现实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监控预习进度:利用平台功能或学生反馈,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确保预习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的观看记录和互动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按照预习要求,自主阅读预习资料,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学生通过预习了解到分数由分子和分母组成,分子表示份数,分母表示总份数。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学生思考分数如何表示物体的部分,以及如何通过分数来表示不同比例。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学生提交预习笔记,展示自己对分数的理解和初步认识。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微信群等,实现预习资源的共享和监控。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分数的初步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使用“小明分蛋糕”的故事来引入分数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分数的分割过程,如将一个圆形纸片分成若干份。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分数的比较方法。
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比较不同分数的大小,如1/2和1/3。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学生提问:“为什么1/2比1/3大?”教师解释分子和分母的关系。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学生通过听讲,理解分数的比较规则。
-参与课堂活动: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体验分数知识的应用。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分数的理解。
-提问与讨论: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从他人的回答中获取新知。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讲授法:通过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概念。
-实践活动法: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