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教育界/JIAOYUJIE2023年第23期(总第535期)
初中历史课堂认知冲突策略的应用探索
张晓雷
【摘要】
当原有的认知结构与新授知识点间存在对立和冲突时,学生就会不自觉地陷入疑惑、紧张和不安
等情绪。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需要合理认识这一现象,充分运用自己的教学经验,从建构主义理论
出发,积极引入认知冲突策略,发散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初中历史课堂;认知冲突策略;建构主义理论;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
张晓雷(1972—),男,江苏省启东市教师发展中心。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在学习任何新知识时都逐渐总结出有关隋朝大运河、科举制的知识点。然而,
会产生认知冲突。作为完善、优化知识结构的必由之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教材只是总结了隋朝灭亡的经验
路,认知冲突策略的使用备受教师关注。如何为初中和教训。因此,教师利用PPT展示史料,让学生逐渐
生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如何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兴了解隋朝时期的政治、经济特点。
趣,如何引导他们深度学习,是教师在引入认知冲突(二)紧扣学科特点,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策略时要思考的主要问题。历史是一门兼具基础知识和人文要素的学科,历
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严密论证的
一、贴合教学实践,理解认知冲突[1]
意识。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组成
(一)贴合具体学情,制造认知冲突部分,是历史学科独有的治学方法。教师要利用丰富
一般来说,学生在接受新知识前并非对某一概念的史料不断创造认知冲突,让学生判断史料的真伪,
毫无认知,相反,在接触某一具体知识点前,学生会在了解史料价值的基础上完善自己的知识架构。
根据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进行初步的了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沟通中外文明
解。然而,在实际的接触中,学生往往发现,采用以的‘丝绸之路’”一课的教学为例。通过这一课的学
往的知识结构已难以理解新知,产生了认知冲突。认习,学生需要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的
知冲突的合理利用不仅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探索管辖、开辟丝绸之路等史实。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
欲,还能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风从“张骞出使西域”这一史实出发,将系列电影《凿
格。初中历史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既是学生空者》的片段剪辑成短视频,提出问题:“视频中的
的引导者,又是认知冲突的制造者。张骞和你印象中的张骞一样吗?你认为张骞是一个怎
以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样的人物?”根据视频内容,学生能够将人物描述文
亡”一课为例。在课程导入阶段,教师要求学生寻找字具化为立体的形象。学生回答:“视频中的张骞像
生活中的“隋朝印记”。学生回答:“我们现在还可以一个外交家,他凭借自己的满腔热情以及才学很大程
看到隋朝大运河的影子,而且隋朝时期,科举制创立,度促进了中原与西域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交流,
很多寒门学子可以通过学习、考试改变自己的命运。”加速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进程。”结合学生的回答,教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在黑板上列明大运河、科举制、师继续展开提问:“西汉初年,西汉与西域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