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初中2025届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模考语文试题.docx
文件大小:702.25 K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3-30
总字数:约8.26千字
文档摘要

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

龙马潭区初中2025届毕业班第一次适应性模考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用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余各题用0.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18分)

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酝酿(niàng)黄晕(yūn)味同嚼蜡(jué)

B.蝉蜕(tuì)炽热(zhì)屏息敛声(píng)

C.蹒跚(pán)嶙峋(xún)强聒不舍(kuō)

D.游弋(yì)锃亮(zèng)咄咄逼人(duō)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分岐确凿叹为观止迫不急待

B.静谧旁骛销声匿迹不屑置辩

C.丘壑狼籍各得其所眼花瞭乱

D.贮蓄决别栩栩如生自曝自弃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了体育中考,同学们坚持锻炼,体育老师更是殚精竭虑,精心制定训练计划。

B.在心理辅导讲座上,心理老师妙语连珠,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讲座现场门庭若市。

C.初三复习中,小刚总是漫不经心,对老师的提醒也无动于衷,依旧我行我素。

D.面对新的学习任务,小红望洋兴叹,觉得自己根本无法完成,打起了退堂鼓。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我国发展现阶段,要加强5G商用步伐,加快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B.初三学生能否在中考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是否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的心态。

C.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让“君子文化”代表中华民族的深层精神追求,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D.据不完全统计,近20个国家将春节作为法定节假日,全球约1/5以上的人口以不同形式庆祝农历新年。

语文试题第2页共8页

5.某中学九年级2班将开展“走进传统节日”主题活动,请完成以下任务。(6分)

(1)下面短文从哪三个方面对春节进行了介绍?请分点概括出来。(每点不超过4个字)(3分)

春节起源于上古时代的岁首祈年祭祀活动,形成于汉代,定型于唐宋时期,明清时进入鼎盛阶段。春节的日期定在农历正月初一,因“岁之首、月之首、时之首”被称为“三元之日”。传统习俗包含扫尘祭灶、贴春联年画、燃放爆竹、守岁拜年、吃团圆饭等。春节被赋予了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文化内涵,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请你根据示例将活动内容补充完整。(3分)“贴起来”,①▲;

“包起来”,欢庆团圆时刻;

“舞起来”,②▲;

③▲,守护传统根脉。

二、古诗文阅读(27分)

(一)名句记诵(6分)

6.根据课文内容,用规范汉字在下列横线上补写出相应的句子。(6分)

(1)晴川历历汉阳树,▲。(崔颢《黄鹤楼》)

(2)▲,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南宋时期,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达自己一心想为君王分忧,率军北伐,完成统一大业,让自己的功绩既能慰藉当下,又能流传后世的词句是“▲’▲

(4)初春时节,万物复苏,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用“▲▲”的动态描写,捕捉早春西湖最具生命力的动物意象。

(二)古诗赏析(6分)【甲】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乙】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语文试题第3页共8页

7.对【甲】【乙】两首诗歌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