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5
《逻辑与思维》改错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第一课】
1.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可以将思维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2.形象思维就是感性认识,抽象思维就是理性认识。
3.科学思维就是遵循逻辑规则的思维。
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间接性,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课】
1.狭义的逻辑学是指辩证逻辑。
2.同一律是思维一致性的要求,矛盾律是思维明确性的要求,排中律是思维确定性的要求。
3.故意违反矛盾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者“偷换论题”。
4.“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诗句犯了“自相矛盾”的错误。
【第四课】
1.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性质和关系而反映事物的思维形式。
2.一个语词只能表达一个概念。
3.相容关系分为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4.定义是从外延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
5.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否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6.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是固定不变的。
【第五课】
1.语句是判断的思想内容,判断是语句的语言形式。
2.性质判断就是断定认识对象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
3.依据判断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断,判断分为性质判断和关系判断。
4.简单判断指的是性质判断,复合判断指的是关系判断。
5.联言判断中多数联言支是真,联言判断就一定真。
6.选言判断是断定对象几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判断。
7.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这样的判断就是假的。
8.“如果P,那么Q”能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判断。
【第六课】
1.演绎推理是必然推理,归纳推理是或然推理。
2.演绎推理是力求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只要前提正确,结论必然正确。
3.从前提与结论之间是否有必然联系的角度,将推理分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4.所有的直言判断都能进行换质换位推理。
5.换位推理在推理时前提中不周延的项,换位后周延。
6.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唯一形式,它是以两个已知判断推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
7.联言推理在本质上是一种判断形式。
8.相容的选言推理既可以用肯定否定式,又可以用否定肯定式。
9.不相容的选言判断的逻辑形式是:选言支同真同假。
10.假言推理是一种假判断、假推理。
11.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所断定的前件和后件的关系是:前件假,后件一定假。反过来看,后件真,前件不一定真。
12.充分条件假言推理的形式有两种:肯定后件式和否定前件式。
【第七课】
1.归纳推理不要求前提必须真实。
2.归纳推理的结论是或然的。
3.科学归纳推理的结论是科学的。
4.求同求异并用法是求同法和求异法的相继运用。
5.事物属性之间的相似和相同之处,是类比推理的客观依据。
6.类比推理属于必然推理。
7.类比推理就是比较方法的运用。
8.任何两个事物都可以进行类比。
【第八课】
1.动态思维要求把握事物发展的动态性、暂时忽略其静态性。
2.分析与综合是两种完全对立的思维方式。
3.分析方法力图把具体的“点”认识透彻,其优点是具体。
4.我们要在分析与综合的对立统一中,推动事物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第九课】
1.事物发展过程中的连续性是指事物发展的继续,间接性是事物发展的停止。
2.度是一事物保持自身量的稳定性的质的规定性。
3.关节点是一事物保持自身质的稳定性的量的限度。
【第十课】
1.感性具体是错误的,思维具体是正确的。
2.思维抽象就是抽象思维。
3.思维从思维具体开始,经历思维抽象,形成感性具体。
【第十一课】
1.丰富的专业知识是创新思维的源泉。
2.创新思维的目的就是获得新思想和新方法。
3.迁移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第十二课】
1.发散思维是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
2.在解决问题阶段,需要先聚合后发散。
3.逆向思维就是逆反心理。
4.逆向思维总比正向思维的效果好。
【第十三课】
1.“先知先觉”是超前意识的基本品质。
2.超前思维具有探索性、预测性和确定性的特征。
3.只要通过调查研究,就能对事物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预测。
附:参考答案
第一课
1.从思维对认识对象的思考角度看,可以将思维分为综合思维和分析思维;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是依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来划分的。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依据认识的水平划分的,而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依据思维运行的基本单元的不同划分的,具有不同的分类依据。
3.内容真实和形式正确是科学思维的两个基本条件。形式正确、遵循逻辑思维规则只是科学思维的必备条件之一,科学思维还必须内容真实。
4.科学思维的结果具有预见性,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第二课
1.狭义的逻辑学是指形式逻辑,辩证逻辑属于广义的逻辑学。
2.同一律是思维确定性的要求,矛盾律是思维一致性的要求,排中律是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