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代的国别体史书,是西汉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料整理编辑的,共33篇,分国编次,共12国策。
;时代背景;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
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
因使唐雎使于秦。;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
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
故不错意也。
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
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
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
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
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
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
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
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
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
岂直五百里哉?
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
与臣而将四矣。
以头抢地尔。
泯然众人矣。;用一句话概括第1段的内容。;为什么说秦王“易地”的要求是别有用心的?;用一句话概括第2段的内容。;唐雎回答秦王与安陵君回答秦王使者的话,在内容和语气上有何异同?;用一句话概括第3段的内容。;面对秦王大怒并发出威胁时,唐雎表现如何?;典故轶事;唐雎为什么要说专诸、聂政、要离三人行刺的故事?;用一句话概括第4段的内容。;“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的原因是什么?这对塑造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本文通过记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面对暴秦勇敢无畏,义正言辞地同秦王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终于使秦王折服而保全国土的经过,颂扬了唐雎忠于使命、誓死捍卫国家利益的精神。;你能举出古今中外的另一些不辱使命的人?
;晏子,是春秋后期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晏婴头脑机敏,能言善辩。出使不受辱,能态度决然,随机应变,不辱使命。晏子使楚,以狗国才有狗洞、不肖者使使不肖国、楚之水土使民善盗,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也维护了个人尊严。司马迁非常推崇晏婴,将其比为管仲。褒奖备至,用“不辱使命,雄辩四方”八个字来形容他的外交活动。;蔺相如
历史名人蔺相如,是战国时期的赵国上卿,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政治家、外交家和思想家。他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超人的智慧和胆略、崇高的爱国热情,智斗强秦,以和氏璧有一小毛病、斋戒五天,完璧归赵。;图穷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