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高中体育《篮球规则及裁判法》说课稿新人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篮球规则及裁判法》,属于新人教版高中体育教材第二章“篮球运动”的内容。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紧密。学生通过之前的体育课已经接触过篮球运动,对本节课的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学习具有较好的基础。本节课将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篮球比赛的规则和裁判方法,提高篮球运动的竞技水平。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遵守体育规则和裁判法的意识,提高公平竞争的体育精神。
2.增强学生观察能力和判断力,提升对篮球比赛规则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在篮球运动中学会尊重他人,共同进步。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针对的是江西省九江市实验中学的高中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发育迅速,运动能力较强。在知识层面,学生对篮球有一定的了解,能够进行基本的篮球运动,但对于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系统学习还较为缺乏。在能力方面,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判断力,但在比赛中的实际运用上还显得不够成熟。
在素质方面,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公平竞争观念有待加强。部分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个人主义倾向,缺乏集体荣誉感。此外,学生在课堂纪律和学习习惯上存在差异,有的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有的则较为被动。
这些学情特点对课程学习产生以下影响:首先,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重规则的讲解和示范,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篮球规则意识;其次,通过团队游戏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最后,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习惯,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篮球场、篮球、计时器、秒表、裁判哨子、录像机、投影仪、音响设备。
2.课程平台:学校体育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互动交流。
3.信息化资源: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电子教材、教学视频、在线测试系统。
4.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篮球比赛录像、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环节(用时5分钟)
1.播放一段精彩的篮球比赛片段,引起学生兴趣。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篮球比赛中有哪些规则需要遵守吗?”
3.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对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用时15分钟)
1.介绍篮球运动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篮球运动的文化内涵。
2.讲解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如场地、人数、时间等。
3.详细讲解篮球比赛中的犯规行为、违例行为及相应的处罚措施。
4.介绍裁判员的职责和裁判法,强调裁判员在比赛中的重要作用。
三、巩固练习(用时10分钟)
1.分组进行篮球比赛,让学生在实际比赛中运用所学规则。
2.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和规则运用。
四、课堂提问(用时5分钟)
1.提问:“同学们,在比赛中如何避免犯规和违例?”
2.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出避免犯规和违例的方法。
五、师生互动环节(用时10分钟)
1.教师提问:“如果比赛中发生争议,裁判员应该如何处理?”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
3.教师总结,强调裁判员在处理争议时的原则。
六、核心素养拓展(用时5分钟)
1.讲解篮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公平竞争、遵守规则等核心素养。
2.让学生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在篮球运动中如何体现这些核心素养。
七、总结与反思(用时5分钟)
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的重要性。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自己在篮球运动中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教学过程流程环节:
1.导入环节:通过视频激发兴趣,用时5分钟。
2.讲授新课:讲解篮球规则及裁判法,用时15分钟。
3.巩固练习:分组比赛,用时10分钟。
4.课堂提问:提问并总结,用时5分钟。
5.师生互动环节:讨论争议处理,用时10分钟。
6.核心素养拓展:讲解核心素养,用时5分钟。
7.总结与反思:总结课程内容,用时5分钟。
总用时:45分钟
六、知识点梳理
1.篮球比赛的基本规则:
-比赛场地:标准篮球场尺寸、界线、篮筐高度等。
-比赛时间:常规时间、加时赛、休息时间等。
-比赛人数:每队上场5人,替补球员规定。
-比赛计分:投篮得分、罚球得分、篮板球、助攻等。
2.篮球比赛中的犯规行为:
-个人犯规:进攻犯规、防守犯规、技术犯规等。
-犯规的判定:犯规动作、犯规次数、犯规处罚等。
3.篮球比赛中的违例行为:
-违例类型:带球走、三次运球违例、球回后场违例等。
-违例的判定:违例动作、违例处罚等。
4.篮球比赛的裁判法:
-裁判员的职责:比赛监督、规则执行、比赛记录等。
-裁判